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延安自然科学院办学特色解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raining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Practice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 Yan'an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 作者:孙刚成 ; 贺列列
  • 英文作者:SUN Gang-cheng;HE Lie-lie;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Yan'an University;
  • 关键词:延安自然科学院 ; 实践取向 ; 理论与实践结合 ; 科技人才
  • 英文关键词:Yan'an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practical orientation;;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 中文刊名:YZ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15
  • 出版单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0;No.188
  • 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育学”(2015SXTS01);; 延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专项研究重点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YDGJ0703)
  • 语种:中文;
  • 页:YZXB201805009
  • 页数:6
  • CN:05
  • ISSN:61-1015/C
  • 分类号:48-53
摘要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所理工科大学,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自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等科技人才的事业。从创办之初,学校就坚持实践取向的办学特色,坚持在实践中提升学员的综合技能和理论水平,在理论中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发展。自然科学院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探索出了一条适时适用的办学道路,其办学特色鲜明而富有借鉴意义。
        Yan'an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is the first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und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was born in the era in the flames of war and created"three-in-one"education mode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to open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dependently. The institute adhered to the practice orient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and theoretical level in practice,and then to achie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ory. Yan'an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alents and has explored a timely and suitable way of running a school in its own development history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rich significance.
引文
[1]埃德加·斯诺.人生五十史[M]//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1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35.
    [2]屈伯川.延安自然科学院[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3]付乃时.回忆延安自然科学院[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4]曹青阳,陈泽伦.培养革命科技干部的摇篮——延安自然科学院[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5]自然科学院启事三则[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1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13.
    [6]徐特立.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3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39.
    [7]朱德.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庆祝自然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N].解放日报,1941-08-02.
    [8]胡琦,何华生,许明修.关于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经过[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9]徐特立.咋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49.
    [10]江泽民,徐文杰.经济建设与科学研究[N].解放日报,1941-11-28.
    [11]罗迅.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建过程[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12]乐天宇,等.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报告[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1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205-206.
    [13]李富春同志对森林考察报告的批示[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1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205.
    [14]江家宝.陕甘宁边区地质工作开展概况[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15]许明修.艰苦创业,为教学和边区建设服务——回忆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实习工厂[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133.
    [16]徐特立.祝“科学园地”的诞生[M]//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2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84.
    [17]科学院教育方针的讨论总结[N].解放日报,1942-11-09.
    [18]制造日晷[N].解放日报,1942-08-28.
    [19]华寿俊,王世珍.马兰草纸[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203.
    [20]华寿俊.回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纪念李富春同志诞辰85周年[M]//北京工业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2辑.北京: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
    [21]樊继轩.延安自然科学院:定位于“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理工科大学——兼论徐特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3):2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