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的本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三宝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微空间 ; 本质
  • 中文刊名:SIXI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 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思想教育研究
  • 年:2019
  • 期:No.296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ZD048)阶段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IXI201902006
  • 页数:5
  • CN:02
  • ISSN:11-2549/D
  • 分类号:33-37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的本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以及探求人的思想变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微空间是人类对空间再生产的结果,是网络空间发展的新的具体形态。一方面,微空间形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另一方面,微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互构性和融合性,重构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的本质既是人的延伸,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引文
[1]徐光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大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8.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全集(第2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古希腊]柏拉图.蒂迈欧篇[M].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德]莱布尼茨,克拉克.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德]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M].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8]夏雨禾.微博空间的生产实践: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