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党制度”:概念、内涵与特点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New Type of Party System”: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 作者:杨彬彬
  • 英文作者:YANG Binbin;
  •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 ; 概念嬗变 ; 基本内涵 ; 特点优势 ; 现实启示
  • 中文刊名:XISY
  • 英文刊名:Expanding Horizon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新视野
  • 年:2019
  • 期:No.21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经验研究”(16JJD710012)
  • 语种:中文;
  • 页:XISY201903016
  • 页数:7
  • CN:03
  • ISSN:11-3257/D
  • 分类号:90-96
摘要
"新型政党制度"是从历史中走出的政治制度。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治理的广阔实践,这一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政党政治史上,都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不仅在于其具有历史合理性,而且在于其具有时代科学性,体现了广泛代表性和利益共同性、制度包容性和目标一致性、运行规范性和治理有效性。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发展,更应该坚持"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价值,不断根据现实要求和发展实际赋予其时代特色。尤其要突破西方民主思想范式对理论建构和改革创新的限制,通过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话语的认同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和话语的亲和性,增进人民对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同时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引文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21页。
    [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821页。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821页。
    [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42页。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9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88页。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30页。
    [8]《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05页。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4页。
    [10]《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11]《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3页。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5页。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页。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
    [1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031页。
    [1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030页。
    [1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页。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8页。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文件》,第193页。
    [20]《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2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1554页。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291页。
    [2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0页。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文件》,第193页。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文件》,北第193页。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文件》,第19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