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级意识”在茅盾早期文学批评思想中的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程蕾
  • 关键词:阶级意识 ; 人道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无产阶级文学批评
  • 中文刊名:JXSH
  •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江西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v.39;No.389
  • 语种:中文;
  • 页:JXSH201904016
  • 页数:8
  • CN:04
  • ISSN:36-1001/C
  • 分类号:101-108
摘要
无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还是分析茅盾自身文学批评思想复杂的发展过程,都有必要回到历史现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阶级理论对茅盾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从1921-1925年间的茅盾文学批评来看,"阶级意识"在其早期文学批评思想中的发展可分为播种萌发、被动灌输、自觉生长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茅盾文学批评思想逐步从"人道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立场,开始提倡从无产阶级利益出发的文学批评。
        
引文
[1]沈雁冰.劳农俄国治下的文艺生活[J].小说月报,1921,(1).
    [2]沈雁冰.俄国戏院近况[J].小说月报,1922,(2).
    [3]沈雁冰.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分的误认[J].小说月报,1921,(1).
    [4]沈雁冰.致敬熙[J]小说月报,1922,(3).
    [5]郎损.评四、五、六月的创作[J].小说月报,1921,(8).
    [6]雁冰.文学家的环境[J].小说月报,1922,(11).
    [7]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J].小说月报,1922,(7).
    [8]雁冰.文学与政治社会[J].小说月报,1922,(9).
    [9]雁冰.自由创作与尊重个性[J].小说月报,1922,(9).
    [10]冰.我对于介绍西洋文学的意见[N].时事新报,1920-01-01.
    [11]沈雁冰.“小说新潮”栏宣言[J].小说月报.1920,(1).
    [12]雁冰.自动文艺刊物的需要[N].时事新报,1923-05-02.
    [13]沈雁冰.郑译《灰色马》序[N].时事新报,1923-11-05.
    [14]雁冰.对于泰戈尔的希望[N].民国日报,1924-04-14.
    [15]雁冰.杂感[N].文学旬刊,1923-06-12.
    [16]沈雁冰.什么是文学———我对于现文坛的感想[J].(松江)学术演讲录,1924,(2).
    [17]沈雁冰.俄国革命的小说[J].小说月报,1923,(6).
    [18]沈雁冰.答谷凤田[N].文学周报,1923-10-22.
    [19]沈雁冰.《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的奇辱![N].文学周报,1924-04-07.
    [20]沈雁冰.苏俄的三个小说家[J].小说月报,1923,(12).
    [21]雁冰.读《呐喊》[N].文学周报,1923-10-08.
    [22]沈雁冰.与傅东华的通信[N].时事新报,1920-01-25.
    [23]沈雁冰.欧洲大战与文学[J].小说月报,1924,(8).
    [24]沈雁冰.告有志研究文学者[J].学生杂志,1925,(7).
    [25]沈雁冰.文学者的新使命[N].文学周报,1925-09-13.
    [26]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N].文学周报,1925-05-17.
    [27]玄珠.现成的希望[N].文学周报,1925-03-16.
    [28]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N].文学周报,1925-05-02.
    (1)持类似观点的包括但不限于:乐黛云的文章《茅盾早期思想的研究》(1979)、胡敏的文章《从“海外文坛消息”看茅盾早期的文艺思想》(1985)、李衍柱的专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1990)、冯健男的文章《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略》(1992)、刘锋杰的文章《五四时期周作人与茅盾思想同异之检视》(1993)、丁尔纲的文章《五四新文学革命与建设和茅盾的历史定位---纪念茅盾逝世30周年》(2012)。
    (2)持类似观点的包括但不限于:叶子铭的专著《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创作》(1959)、丁易的专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略》(1955)、朱德发的文章《论茅盾“五卅”前后的无产阶级文学观》(1982)、孙仲田的文章《茅盾早期文艺思想座谈》(1983)。
    (3)持此类观点包括但不限于:庄钟庆的专著《茅盾的创作历程》(1982)、昌切的文章《茅盾文艺观的发展及其作家作品评论》(1992)、丁柏铨的专著《茅盾早期思想新探》(1993)、程凯的专著《革命的张力---“大革命”前后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思想探求(1924-1930)》(2014)、张霞的文章《走向革命洪流的文学批评家---论茅盾文学批评生涯之1920-1927年》(2016)。
    (4)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1921年10月,文学研究会成员谢六逸在其《小说作法》中,首先提到“其他事物,如境遇,阶级,都可以增长人物的势力”。可见,一些进步文人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已经注意到小说人物中的阶级性。
    (5)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1期发表《共产主义之文化运动》一文,在“克鲁朴斯嘉女士的演讲”部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列宁《怎么办?》。而《怎么办?》通常被认为是“灌输论”的成熟标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