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与石涛绘画题款的比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永忠
  • 中文刊名:ZGXE
  • 英文刊名:Chinese Calligraphy
  • 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9-08
  • 出版单位:中国书法
  • 年:2018
  • 期:No.337
  • 语种:中文;
  • 页:ZGXE201817021
  • 页数:12
  • CN:17
  • ISSN:11-1136/J
  • 分类号:92-103
摘要
<正>明末清初的弘仁、髡残、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〇五,下文简称八大)和石涛(一六四二—一七〇七)合称"四僧"。四僧是中国绘画史的重镇,其中,八大和石涛可称重中之重。由于八大和石涛艺术造诣相当且有不少关联,所以古今都有人把他们相互比量。本文不研究二人的绘画,只拟对其绘画题款加以比较。到八大和石涛所处时代,中国绘画已经有了两千多
        
引文
[1]参看李永忠:《画上题诗》,《文史知识》,二〇一二年,增刊,第一辑,第七十—七十七页;第二辑,第八十—八十六页。
    [2]魏元旷辑:《南昌邑乘文征》卷十七。该书目录中《八大山人画记》的作者为龙科宾,正文又改为龙科宝,两相抵牾,显系“宾、宝”形近所致。萧玉春、陈恩浩主修的《永新县志》卷十六《人物志》:“龙科宝,字子重,号?庵,康熙乡举……下笔空灵淡宕,每为名流所折服。工书法……”此龙科宝应当就是《八大山人画记》的作者。
    [3]《八大山人法书集》(一),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第八十三页。
    [4]李驎:《大涤子传》:“予素奇大涤子,而大涤子亦知予,欲以其生平托予传。或告以东阳有年少能文,大涤子笑曰:「彼年少,安能传我哉?」遂造予而请焉。予感其意,不辞而为之传。”李驎还有《清湘子六十赋赠》《哭大涤子》等诗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与石涛的交情。另,李驎从弟李国宋是石涛在扬州交往最多的友人之一,这也有助于李驎与石涛之间的了解。既然《大涤子传》是石涛着意谋划并托付知交完成的,那么它的内容即便不是李驎确知的,也必是石涛希望世人了解的。
    [5]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把石涛行书评定为“逸品下”,位于从高到低十等中的第八等。包氏对逸品的定义是“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潜在的意思是根基不深。
    [6]王朝闻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二〇〇〇年版。
    [7]这两处篆书“八大山人”款很相似,王方宇提到了后者:“我们知见的八大山人篆书有下列五项……(五)篆书题「八大山人」款,在一部《花鸟册》上,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见《八大山人法书集》(二),文物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第三十二页。实际上,除了另一处篆书款以外,八大山人还有一件篆书,即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松柏同春图卷》引首。因此,目前已知的八大山人篆书有七项(本文将全部提及)。
    [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
    [9]石涛篆书题款除了这里一处,还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淮扬洁秋之图》上的篆书画题。
    [10]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
    [11]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石涛致江世栋手札中提到:“重九将好,友人以轿清晨接去,写八分书寿屏。朝暮来去,四日完事。”可知石涛的隶书独立书作并不止这里所说的一件,只是没有流传下来罢了。不过,对于本文探讨的问题而言,把现存石涛隶书独立书作过少归因于流传过程的损耗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使用隶书题款的绘画作品也许有类似的损耗,二者的对比仍然可能是悬殊的。归根结底地说,统计不采集想象。
    [12]启功:《启功丛稿·论文卷》,中华书局一九九九年版,第二三七页。
    [13]书作中的穷款一般指只有作者名的落款,这里借用这一名词,所指为仅表明画题、时地、作者受者等画作基本信息的落款,与包含题画诗文的落款相对应。
    [14]见张子宁:《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研究》,《故宫文物月刊》,第九卷,第一期,第九十六页;又见《八大山人年表》,《八大山人全集》,第五册,第一三四九页。其实,定名为《书画同源册》是不准确的,因为作品当中所说的已经是“流”而不是“源”了。该册页收藏不详。
    [15]汪研山:《清湘老人题记》附录。
    [16]茸有繁茂之意,在这里可以引申为热闹,热闹的本质是加法。
    [17]汪研山:《清湘老人题记》附录。
    [18]张虹:《宾虹画语录》初稿本:“古人用笔之妙,有用秃笔见纤细者,有用尖笔见秃势者。以秃笔见纤细,二石(石涛、石谿)之画,每每如是;以尖笔写秃势,则八大山人之画是也。”《黄宾虹全集》,第十卷,山东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六十九页。
    [19]汪研山:《清湘老人题记》附录。
    [20]李驎《大涤子传》:“李子曰:甚矣,人之好疑也。大涤子方自匿其姓氏,不愿人知,而人顾疑之,谓高帝子孙多隆准,而大涤子准不隆。不知靖藩,高帝之从孙也。从孙而肖其从祖者,世盖罕焉。况高帝子孙亦不尽人人隆准也。汉高隆准,光武亦隆准,至昭烈,史止言其垂手下膝、顾目见耳,而不言其隆准。然此皆天子耳,尚不尽然,又何论宗室子乎?即此可知大涤子矣!而人顾疑其不必疑者,何哉?”石涛在自己的身世这种极其特别的问题上尚且发言过多,据此可以推知他的表达习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