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转流线技术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以胜坨油田沙河街组9层系井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fer Line Technolog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9 Layer of Shahejie Formations in Shengtuo Oilfield
  • 作者:金英
  • 英文作者:JIN Ying;
  • 关键词:周期注采 ; 转流线 ; 低成本 ; 措施调整 ; 建模数模
  • 中文刊名:SLY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3;No.119
  • 语种:中文;
  • 页:SLYS201901012
  • 页数:5
  • CN:01
  • ISSN:37-1446/TE
  • 分类号:52-56
摘要
低油价形势下,如何利用低成本的注采调整技术手段改善井区的开发效益,实现井区效益升级是目前老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二区沙二9井区目前存在平面能量恢复不均衡,平面动用不均衡等矛盾现象明显,导致主流线和次流线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为了提升开发效益,提出了以周期采油为主要手段的低成本转流线技术,综合含水下降2.2%,实现了井区50$/bbl油价下由边际有效区转盈利高效区的效益升级,对其他不均衡井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文
[1]高瑞祺,赵政璋.中国油气新区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4-111.
    [2]高永利,何秋轩.不稳定注水微观激励研究[J].低渗透油气田,20007,5(4):352-381.
    [3]熊春明,唐孝芬.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83-88.
    [4]王秉海.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
    [5]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6]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339-341.
    [7]宋考平,吴玉树.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预测[J].石油学报,2006,27(3):91-95.
    [8]岳大力,吴胜和.基于三维储层构造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21-27.
    [9]王鸣川,石成方.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精细描述[J].油气地质与有效率,2016,23(1):79-84.
    [10]秦同洛,李汤玉,陈元千.实用油藏工程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88-1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