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医学”理论探讨中药的治病物质基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本祥 ; 杨冰月 ; 杜疏炀 ; 李静 ; 赵停 ; 赵振宇
  • 关键词:中药 ; 物质基础 ; 系统药理学 ; 能量医学 ; 物质能量
  • 中文刊名:ZYC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 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出版日期:2018-03-23 13:47
  • 出版单位:中药材
  • 年:2018
  • 期:v.41;No.409
  • 基金:公益性行业(中医药)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7002-1-08);;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Y-QIN-36:202410001)
  • 语种:中文;
  • 页:ZYCA201803002
  • 页数:4
  • CN:03
  • ISSN:44-1286/R
  • 分类号:8-11
摘要
通过对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所收载的各类中药的功效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炮制前后功能变化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中药的多靶点系统治疗作用;同时讨论了中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单一的化学成分理论很难完全解释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提出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除化学成分外,还应包括"能量物质",如热能、光能、电磁能、机械能及信息能等能量物质。
        
引文
[1]Eden D,Feinstein D.Energy Medicine:Balancing Your Body′s Energies for Optimal Health,Joy,and Vitality[M].New York:Jeremy P.Tarcher,2008.
    [2]吴应军.致力中医能量医学发展——记中华生命能量养生协会创会理事长 苏永安博士[J].中国科技财富,2011,(7):122-125.
    [3]李晓云.基于肺脏能量学角度浅述咳嗽论治[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4]胡本祥.关于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思考[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6):1-4.
    [5]曹宏伟.大黄的炮制作用与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05-106.
    [6]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8]吴皓,胡昌江.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9]马红梅,张伯礼,徐宗佩,等.关木通肾毒性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6):404-409,449-450.
    [10]王智民,由丽双,姜旭,等.利用炮制技术去除关木通毒性成分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43-1246.
    [11]张春红,曹蕊,李虔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关木通减毒存效作用的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49-152.
    [12]李镇,容悦莹,王淑美,等.中药组方配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7):223-226.
    [13]庞婷,麦蓝尹,陈勇,等.中药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5,38(11):2429-2434.
    [14]鲁佳慧,江滨,曾元儿.中药配伍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419-421.
    [15]赵振宇.基于系统药理学角度探索柴胡及其用药治疗情志疾病质量标志物的研究[D].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2017.
    [16]李宝卿.中西医心肝脾肺肾的解剖学比较与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8(4):11-13.
    [17]穆鸽,仲强惟.《难经正义》之中西医汇通论脏腑[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2):104-106.
    [18]云玉芬,王琦,张其成.试论中西医脏腑观之异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119-121.
    [19]李亚秋,彭东,黄孙卉,等.论中西医解剖的脏腑结构功能的区别与联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9):173-174.
    [20]周斌,李梦杰,王平,等.中药山蜡梅叶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材,2013,36(9):1434-1436.
    [21]周威,雷永涛,梁妍,等.参芪益智组分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93-96.
    [22]孟红莲,张裕民.中药槐榆丸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8):38-40.
    [23]张灵娜,林兵,宋洪涛.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J].中草药,2015,46(17):2662-2666.
    [24]闫广利,孙晖,张爱华,等.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06-3412.
    [25]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等.基于血清药理学理论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104-2106.
    [26]徐风,杨东辉,尚明英,等.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叠加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由中药体内代谢研究引发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4):688-703.
    [27]江振作,王跃飞.基于“药材基原-物质基础-质量标志物-质控方法”层级递进的中药质量标准模式研究[J].中草药,2016,47(23):4127-4133.
    [28]张铁军,许浚,申秀萍,等.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元胡止痛滴丸的“性-效-物”三元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6,47(13):2199-2211.
    [29]刘昌孝,陈士林,肖小河,等.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中药产品质量控制的新概念[J].中草药,2016,47(9):1443-1457.
    [30]张铁军,许浚,韩彦琪,等.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延胡索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草药,2016,47(9):1458-1467.
    [31]沈存正,陈厚琦.中华古中医学与现代量子医学[A].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洛阳: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2014.
    [32]徐建兴,吕斌.从生物能量学的角度理解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1):1382-1385.
    [33]郭应禄,辛钟成,李辉喜,等.迎接生命科学第三次革命,重视微能量医学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4):559-5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