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自成一派的成都茶馆文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Inclusive and Unique Teahouse Culture in Chengdu
  • 作者:童行
  • 英文作者:Tong Hang;
  • 关键词:成都 ; 大众 ; 茶馆 ; 传统文化
  • 英文关键词:Chengdu;;the general public;;teahouse;;traditional culture
  • 中文刊名:NOSE
  •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 机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9 17:00
  • 出版单位:农业考古
  • 年:2019
  • 期:No.162
  • 语种:中文;
  • 页:NOSE201902010
  • 页数:5
  • CN:02
  • ISSN:36-1069/K
  • 分类号:60-64
摘要
成都茶馆受百方文化之浸染,感浩荡时代之号召,经千年之演变,历诸家之考量,归于大成,成为古老而繁华的蜀城的一大象征。而朔本追源,从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的不同学说、观念出发,可以再叩历史时空的大门,探索成都茶馆文化的本质,呈现独有千秋的巴蜀文化的重要横切面。
        Influenced by a wide range of cultures and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our times, teahouses in Chengdu have become a great achievement and a symbol of the prosperously ancient city after evolution from several centuries and evaluation from multiple schools. Moreover, proceeding from different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istorical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ssence of teahouse culture in Chengdu and presents a vital picture of the distinctive Ba-Shu culture.
引文
[1]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唐)陆羽,(清)陆延灿.茶经·续茶经[M].姜欣,姜怡,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文术丽.成都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何小竹.成都茶馆——一市居民半茶客[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
    (1)博行《茶馆宣传的理论与实际》,《服务月刊》第6期,1941年5月1日,第6月。
    (2)《新新新闻》,1945年5月13日。
    (3)鄢定高、周少稷《身怀三宝,无人可敌——记成都评书艺人张锡九》,成都市群众艺术馆编《成都掌故》第1辑,第387-388页。
    (4)沙汀《喝早茶的人》,《沙汀文集》第6卷,第363页。
    (5)龙轶波,郑杰文《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不可不知蜀——以〈蜀中高僧记〉为例略探唐宋巴蜀佛教兴盛之因》,《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8卷(1)第111页。
    (6)屈强《我是标准茶客》,《新新新闻》,1949年1月21日。
    (7)巴波《坐茶馆》,彭国良编《百人闲说:茶之趣》,第295页。
    (8)《通俗日报》,1909年7月27日。
    (9)王笛《“吃讲茶”:成都茶馆、袍哥与地方政治空间》,《史学月刊》2010年第2期,第105-11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