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会降低农地产出率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oes Agricultural Labor Migration Restrain Land Productivity?
  • 作者:仇童伟
  • 英文作者:QIU Tongwei;
  • 关键词:农地产出率 ; 农村劳动力 ; 非农转移 ; 农业机械化服务
  • 中文刊名:ZLCJ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 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09-15
  • 出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年:2018
  • 期:No.230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713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研究重点支持项目“农地确权的现实背景、政策目标及效果评价”(71742003);; 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国外(境外)联合培养项目(2018LHPY017)
  • 语种:中文;
  • 页:ZLCJ201805018
  • 页数:10
  • CN:05
  • ISSN:42-1663/F
  • 分类号:152-161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表明,如果不考虑农业劳动力的可替代性,那么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会降低农地产出率。将农业机械化服务引入模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地产出率的负面影响将被抵消。利用2014年CLDS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估计显著低估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地产出率的负面影响,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采用则会提高农地产出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服务可以完全抵消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地产出率的负向影响,而且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也会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农地产出率的正向激励。由此建议加强组织引导,鼓励农户参与农业社会化分工;扶持农业服务组织,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进而降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引文
[1]张鸣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农经网络大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3,(12):84-88.
    [2]盖庆恩,朱喜,史清华.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4,13(2):1147-1170.
    [3]杜鑫.劳动力转移、农地租赁与农业资本投入的联合决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10):63-75.
    [4]钱龙,洪名勇.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2-16.
    [5]郭剑雄,李志俊.人口生产转型、要素结构升级与中国现代农业成长[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42-51.
    [6]徐建国,张勋.农业生产率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工农业联动发展[J].管理世界,2016,(7):76-87.
    [7]钟甫宁,陆五一,徐志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7):36-47.
    [8]罗必良.农业家庭经营:走向分工经济[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9]Yang,X.,Shi,H.Specialization and Production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2):392-398.
    [10]Young,A.A.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J].Economic Journal,1928,38(152):527-542.
    [11]Zhang,B.,Carter,C.A.Reforms,the Weather,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Grain Sector[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79(4):1266-1277.
    [12]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0,(1):99-128.
    [13]Huang,P.C.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4]Heltberg,R.Rur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h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Pakistan[J].World Development,1998,26(10):1807-1826.
    [15]Ma,X.Does Tenure Security Matter?Rural Household Responses to Land Tenure Reforms in Northwest China[D].Wageningen,the Netherlands:Wageningen University,2013.
    [16]罗必良,仇童伟.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非粮化”抑或“趋粮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8,(2):39-51.
    [17]Lin,J.Y.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1):34-51.
    [18]钱忠好.农村农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5.
    [19]王定祥,李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配套政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6):93-102.
    [20]李宁,何文剑,仇童伟,等.农地产权结构、生产要素效率与农业绩效[J].管理世界,2017,(3):44-62.
    [21]Jacoby,H.G.,Li,G.,Rozelle,S.Hazards of Expropriation:Tenure Insecurity an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5):1420-1447.
    [22]Bodea,C.,Hicks,R.Price Stability and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Discipline,Credibility,and Democratic Institution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2015,69(1):35-61.
    [23]Ma,X.,Heerink,N.,Ierland,E.V.,et al.Land Tenure Insecurity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16,95(2):383-406.
    (1)式(5)中的参数a需由具体的农作物种植类型才能决定,但其取值范围的设置并不会影响模型的演绎结果,不予赘述。
    (2)与单位农地上的劳动投入系数类似,式(9)中单位农地的资本投入系数k也因农作物品种存在差异,但是对其的赋值不会影响模型的演绎结果,不予详述。
    (3)依据2014年中山大学收集的CLDS数据的测算,农村劳动力与农机服务发展满足倒U型关系。
    (4)此外,作者也尝试使用阻滞增长模型((S/L)=rS(k-S))来刻画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关系,推演结果与本文无显著差异。λ≥3-2L的条件约束只是为了保证函数的凹性在农业中的劳动投入量达到家庭劳动禀赋之前都是成立的。
    (5)此处的经验是根据农户电话访谈总结的。据受访农户所说,成年劳动力只有在速度较快时才能在一个工作日完成一亩地收割,也就是说15倍的工作效率差距明显低估了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
    (6)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作物类型的一致性,本文的农地产出率用的是粮食作物的出售价值与耕地总面积来刻画的。因为在本文的样本中,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户样本为0,所以可以认为耕地种粮的比例接近100%。虽然样本农户存在经营菜园、果园、山林、牧业、家禽养殖和渔业的可能,但这部分业务逻辑上是不能够占用耕地的,尤其是基本农田。另外,粮食的最终出售金额是扣除了口粮的结果,故文章控制了家庭人口,以减弱这部分测量误差。
    (7)如果采用农业经营利润反映绩效,那么劳动力的转移必然会激励农户采用社会化服务,由此必然会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率,而这与钱龙和洪名勇(2016)的研究结论是完全相反的[4]。
    (8)匿名审稿人认为,化肥对劳动力和机械服务的替代作用会影响本文的估计结果。但笔者认为,化肥和机械服务在生产环节中是不具有替代作用的,前者属于生物范畴,后者属于物理特征。例如,整地、收割等机械作业,均是通过物理力替代劳动力,而并非替代化肥投入。而且,劳动投入基本上集中在整地、插秧、收割等环节,这些环节是机械替代劳动的区域,化肥是无法替代这些环节的劳动力投入的。必须承认的是,CLDS数据中没有亩均化肥投入量,但这并不会影响模型估计的准确性。感谢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