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Realistic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ypical Narrative of Agrarian Revolution”
  • 作者:阎浩岗
  • 英文作者:Yan Haogang;
  • 关键词:典范土地革命叙事 ; 现实基础 ; 理论依据 ; 典型化原则
  • 中文刊名:SDSK
  • 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河北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05
  • 出版单位:山东社会科学
  • 年:2018
  • 期:No.27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5BZW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SK201811013
  • 页数:8
  • CN:11
  • ISSN:37-1053/C
  • 分类号:84-91
摘要
进入历史新时期之后,以《暴风骤雨》等为代表的"典范土地革命叙事"在文学批评领域频受质疑。这些质疑的出现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产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产生自有其充分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其现实基础来自土地革命本身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其备受质疑的暴力方式选择,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理论依据。其"典型化"原则旨在直接为社会改造服务,我们有必要站在新时代高度具体梳理和剖析其现实基础、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避免将历史现象简单化,作非此即彼的价值评判。对于"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既要肯定其在推动社会现代性改造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应从文学角度指出其明显缺失。
        
引文
(1)本文所谓“土地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摧毁中国乡村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与乡村财富、解放并发动贫苦农民、彻底改变乡村社会结构、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而进行的革命运动,主要包括十年内战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和1946-1952年间的土地改革(简称“土改”)。土地改革虽名为“改革”,但其实质仍是一场革命。
    (2)参见阎浩岗:《茅盾与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5期;《论“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接受与传播的内外机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6期。
    (3)参见唐小兵主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杨奎松:《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问题》,《史林》2008年第6期。本文后又增加《富农问题的由来》一节,收入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
    (1)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2)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3)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4)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页。
    (1)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2)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页。
    (3)[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唐健、张嘉荣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4)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1)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页。
    (2)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3)《松江省县书记联席会议总结半年群运工作,确定今年三四个月内全力消灭夹生》,《东北日报》1947年7月2日。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0页。
    (5)马克思:《资本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6页。
    (6)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64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
    (2)列宁:《两种乌托邦》,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7页。
    (3)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10页。
    (4)列宁:《国家与革命》,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页。黑体字遵原文
    (5)列宁:《被旧事物的破坏吓坏了的人们和为新事物而斗争的人们》,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2页。
    (6)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12-614页。黑体字遵原文。
    (7)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8)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9)毛泽东:《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1页。
    (1)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页。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3)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页。
    (4)贺敬之等:《白毛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第18页。《暴风骤雨》里韩老六信奉的“不杀穷人不富”(见第1部第7章)与黄世仁的人生哲学如出一辙。
    (5)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40页。黑体字遵原文。
    (6)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6-437页。
    (7)华汉:《暗夜》,创造社出版部1928年版,第80页。
    (1)阳翰笙:《阳翰笙选集》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8页。
    (2)周立波:《现在想到的几点——〈暴风骤雨〉下卷的创作情形》,《生活报》1949年6月21日。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3)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页。
    (1)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载《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6-95页。
    (2)对这些造成不同程度误伤的现象,运动发动者与操控者意识到之后也进行过纠偏。但当群众发动不起来时,则不强调防止偏差;相反,要号召基层工作者“放手发动群众”“不给群众泼冷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