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郭小利
  • 关键词:中国当代 ; 音乐教育哲学研究 ; 回顾与展望
  • 中文刊名:ZYYX
  • 英文刊名:Musicology in China
  •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1-15
  • 出版单位:中国音乐学
  • 年:2016
  • 期:No.122
  •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201282)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ZYYX201601019
  • 页数:7
  • CN:01
  • ISSN:11-1316/J
  • 分类号:116-122
摘要
本文以国内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事件、重要观点为切入点,梳理音乐教育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总结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分析当前存在的瓶颈与问题,并就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前景提出一些看法。
        
引文
1载《音乐研究》1992年第1期。该文很明显受到了美国学者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的启发与影响。
    1朱琳《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中国音乐》1996年第4期;张帆《音乐教育与人的发展——普通音乐教育的哲学断想》,《中国音乐》2000年第1期;胡健《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齐易《音乐教育的非审美功能与效应》,《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 如:桂勤编译《多元社会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历史背景与哲学基础的探寻》,《中国音乐》1995年第3期;D.爱利尔特著、谢嘉幸译《对音乐教育哲学传统的反思》,《中国音乐》1997年第2期;大卫·爱利尔特(David·Elliott,现常译作“戴维·埃里奥特”)著、谢嘉幸编译《新音乐教育哲学的起步》,《中国音乐》1998年第4期。
    3 如:管建华《鲍曼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趋向简析》,《中国音乐》2009年第3期;保罗·哈克著、刘沛译:《走向功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2002年第11期;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五月组”及其行动理念与研究发展》,《人民音乐》2011年第12期。
    1详见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3 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中国音乐》2005年第4期。
    1详见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2007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音乐课程标准》修改工作会议上,王耀华提出了“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3 王耀华:《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第7期,第7页。
    4 参见《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5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第10页。
    1详见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载《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
    3 崔学荣:《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4 如:吴跃华《音乐审美教育的“三维视域观”重构》,《艺术百家》2007年第3期;资利萍、朱咏北《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哲学基础——回应吴斌的〈关注音乐〉》,《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第6期。韩忠玲《音乐教育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张业茂《音乐教育价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1详见王秀萍《谈学术著作翻译的学术性——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的翻译》,《人民音乐》2010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