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与抗战音乐史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帆
  • 关键词:抗战音乐 ; 口述史 ; 音乐史 ; 研究
  • 中文刊名:GHAI
  • 英文刊名:Songs Bimonthly
  • 机构: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歌海
  • 年:2019
  • 期:No.183
  • 语种:中文;
  • 页:GHAI201901019
  • 页数:6
  • CN:01
  • ISSN:45-1228/J
  • 分类号:53-58
摘要
"抗战音乐"是中国在二战时期抗击日本入侵中国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出现的一类音乐,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大众性、思想导向性,使其在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对于拓宽"抗战音乐"的研究广度、提高"抗战音乐"的历史真实度等方面,就需要也是亟需口述史的加入。可以说,口述史的应用为中国抗战音乐史书写打开了新视角。
        
引文
[1]胡鸿宝,韩俊红.当代中国的口述史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2).
    [2]梁茂春.抗战歌曲,中国音乐史上的辉煌一页——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J].人民音乐,1987(7).
    [3]梁茂春.“口述音乐史”十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3).
    [4]左玉河.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J].史学史研究,2014(4).
    [5]丁旭东.现代口述历史与音乐口述历史理论及实践探索———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与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3).
    [6]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编.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7]艾伦·梅克森斯·伍德,吕薇洲等译.民主反对资本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习近平:《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5年7月31日。
    (2)刘良模:《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载《人民音乐》1982年第9期。
    (3)贺绿汀:《抗战音乐的历程及音乐的民族形式》,载《中苏文化杂志》1940年第1期。
    (4)丰子恺:《谈抗战歌曲》,载《战地》1938年第1卷第4期。
    (5)郑锦扬:《延安音乐的历史贡献》,载《音乐研究》1992年第2期。
    (1)沈向阳:《抗战歌曲:因打动人心产生巨大力量》,载《党史纵横》2009年第5期。
    (2)梁茂春:《抗战歌曲,中国音乐史上的辉煌一页---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载《人民音乐》1987年第7期。
    (3)陆华柏:《黄自〈抗敌歌〉分析》,载《艺术探索》1990年第1期。
    (4)祖振声:《与时代脉搏共振同人民群众同呼吸---试论吕骥的歌曲创作》,载《音乐研究》1989年第8期。
    (5)抗日根据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源自苏联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尤金(ПавелФёдоровичЮдин,1899-1968年)1939年从《联共党史》的某些观点引申和附会出来的。
    (2)“英雄创造历史”即英雄史观,是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年10月14日。
    (1)美国历史学家韦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1908─1997年)的研究重点是民国时期的中国,特别是孙中山事业与国民党的崛起。1956年12月,他突发奇想,那些民国要员的回忆,会是一种珍贵的历史记忆,何不以口述史的形式保存起来呢?随后,他制定中国口述史研究的具体计划,盘算所需要的开支。1958年,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首笔福特基金会资金1.5万美元到位,中国口述史的项目也随之启动。1958年2月,中国口述史项目正式运作。“哥大”以学校名义邀请了两位国民党政府要员---孔祥熙与胡适,由夏连荫与唐德刚分别负责采访。此后,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口述史研究计划得以正式开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