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代词相对空间位置义认知初探——从空间位置指别到意念性位置迁移的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gnition of Relative Spatial Location Meaning of Demonstrative Pronouns:Evolution from Spatial Location Reference to Intentional Location Transfer
  • 作者:杨艳
  • 英文作者:YANG Yan;
  • 关键词:指示代词 ; 相对空间位置 ; 认知 ; 语义和语用
  • 中文刊名:SYXI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19 09:52
  • 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0;No.167
  •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程朱语录文白转型研究”(14XYY008)
  • 语种:中文;
  • 页:SYXI201901033
  • 页数:6
  • CN:01
  • ISSN:45-1068/C
  • 分类号:187-192
摘要
相对空间位置的语义元素是指示代词一系列语义和语用功能实现的必然要素,是其引申而具有指别时间、指别人际关系及正负评价和情感义的核心和基础。伴随其行、知、言三域概念形成及转化的也是相对位置的指别和确认。而语法化程度较高的指示代词虽然打破了远近位置对应的概念体系,却仍需要通过意念性位置迁移将所指事物或对象拉近或推远的手段来完成其语义和语用功能。
        
引文
[1]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吕叔湘全集:第3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55.
    [2] 储泽祥,邓云华.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J].当代语言学,2003(4):299-306+379.
    [3] 李宇明.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4] 丁启阵.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J].世界汉语教学,2003(2):27-38.
    [5] 戴震.毛郑诗考正[M]//戴震全集:第二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1221.
    [6] 吴一安.空间指示语与语言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7] 周红辉.语言的自我中心性及其表征形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4-108.
    [8]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195-204+287.
    [9] 肖治野.副词“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J].浙江学刊,2011(4):100-104.
    (1)丁启阵《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从八个方面描写了“这”“那”的系列指代用法,包括空间远近指示、时间的已然和未然指示、肯定与否定的表达、实指与虚指等。
    (2)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指人类通过A、B事物间相似关系的认知,将A事物用来指称B事物的语言手段;转喻则是人类通过A、B事物间相关性的认知,将A事物用来指称B事物的语言手段。两种语言手段的本质都是人类对事物间相似性和相关性认知的体现,因此被认为是认知的手段和方式。
    (3)李宇明指出时间的空间隐喻体现在:1.时间有“高差”,如有上星期、下周、上个月、下半个月等;2.时间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可使“前”“后”在不同参照点的作用力下隐喻未来和过去;3.就时段而言,体现了“时间是容器”的隐喻;4.时间的距离可用表空间距离的词语来隐喻,如远古、近日、长年累月、短期等;5.时间可用“去”“来”表示过去和未来的方向,如去年、来日等。反映了在语言中的时间能有高差、有距离、有里外,是因为人类认为时间有位置性;有距离,是因为人类认为时间的位置是有参照点的;有方向事实上是说明时间是具有位移性的。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认为时间如空间一样,有位置点、有参照点也有位移性。
    (4)汉代赵歧认为:“彼时,前圣贤之出是其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是将“前圣贤之出”时(即过去)看成“彼一时”,而“今”看成是“此一时”,亦可。都是将过去某一时视为“彼”所指,而“今”看成是“此”所指。
    (5)指示人际关系远近与指示时间远近之间往往存在相交叉之处。如一般情况下,我常常见到的人相比已逝的我现在常见不到的人而言,前者为近、后者为远。这种认知也有可能会影响和作用于人类对于时间指别认知的产生。所以时间指别和人际关系的指别存在相交叉的地方,或许是同步发展而来。但从认知的系统性来看,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此,我们还是按从空间到时间、再到人际关系的指别发展路径来进行分析。
    (6)如上文所述,言域指示完成的途径几乎无法独立完成,必须要先通过知域对该空间位置的感知后才能完成。
    (7)高频行域概念有易于向知域和言域转化的倾向。
    (8)“时间”是抽象化的现实存在,因此也是属于人类感知范畴的事物,因为没有任何时间可以呈现在人类面前,让人类通过行为的指示方式来指别。即使是指着钟表说“这是七点”,“七点”的真正所指并不是钟面上标刻的七点,而是人类感知到的时间点。
    (9)以上所举“这可真糟糕”和“那有什么关系”中的“这”“那”主要属知域概念范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