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与变革:霍光主政时期对匈政策的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ockstep and Change:On the Evolvement of Policy for Huns during the Period of Huo Guang’ Administration
  • 作者:刘良亮
  • 英文作者:LIU Liang-liang;
  • 关键词:霍光 ; 昭帝 ; 宣帝 ; 匈奴 ; 轮台诏 ; 盐铁会议
  • 中文刊名:KSG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v.29;No.132
  •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两汉之际刘氏宗室诸问题研究”(SSZZKY-182128)
  • 语种:中文;
  • 页:KSGB201902003
  • 页数:5
  • CN:02
  • ISSN:62-1140/G4
  • 分类号:12-16
摘要
自汉武帝去世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霍光迫于内外局势的变动,继承了武帝晚年《轮台诏》中"毋乏武备"的政治精神,不复出兵,选择和匈奴重结和亲之谊。但这一政策并未能一以贯之,以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为界,霍光迅速转变其对匈奴的温和政策,通过迎回苏武、多次主动出击匈奴等举措迅速完成了对外政策的转折。这一转折的政治意义在于实现了武帝朝三十多年试图连兵西域诸国的夙愿,是促成宣帝时期瞄准西域、经略西域,实现中兴的重要原因。
        
引文
[1]田余庆.论轮台诏[J].历史研究,1984(02):3-20.
    [2]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289-297.
    [3]任宝磊.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J].新疆大学学报,2009(03):57-61.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6]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3:78.
    [7]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7 .
    [8]杨勇.再论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一种政治史与思想史的联合考察[J].清华大学学报,2016(02):155-169.
    ①霍光自武帝后元二年(前87)开始辅政,到宣帝地节二年(前68)去世,前后辅政达十九年。
    ②田余庆指出贤良、文学“受霍光支持而与桑弘羊对立”,见田余庆《论轮台诏》,《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郭沫若认为霍光“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要利用民间的力量来反对(桑弘羊) ,贤良和文学那一批就是霍光所利用的人……(盐铁会议) 事实上是大将军霍光与桑弘羊的内斗”。见《郭沫若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73页;
    ③昭帝即位后,多次派遣汉使前往匈奴,请求迎回李陵与苏武,见《汉书·昭帝纪》《汉书·李陵苏武传》。
    ④《汉书·苏武传》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匈奴。”见《汉书》卷54《苏武传》,第2466页。
    ⑤《汉书·田千秋传》载:“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见《汉书》卷66《田千秋传》,第288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