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河南伊斯兰教经师与经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超
  • 关键词:经师 ; 经学 ; 河南伊斯兰教
  • 中文刊名:WORL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3-10-15
  • 出版单位:世界宗教研究
  • 年:2013
  • 期:No.143
  • 语种:中文;
  • 页:WORL201305015
  • 页数:16
  • CN:05
  • ISSN:11-1299/B
  • 分类号:140-155
摘要
民国时期河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十分兴盛,经师辈出,经学系统自成一体,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繁荣局面。本文从经师籍贯、经学重镇、经学传承、经学交流、经师与教派学派、经师与经堂教育、经师与汉文经学著作、经师与经学的地位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概括和探讨。
        
引文
①庞士谦:《埃及九年》。
    ②中原地区的回族群众常用“海里凡”称呼经堂大学中的经学学员,故本文仍沿用此种叫法。
    ①杨振龙,河南桑坡人,周老爷晚年弟子,人称杨半面,因排行第二,又被称为二杨阿訇,后人常把二杨误认为是其子杨泰恒、杨泰贞,一般认为其开创了河南近代的阿文大学。
    ②张古东,又名张步玉,河南桑坡人,自幼跟随其父张有德念经,后前往陕西求学周老爷门下。
    ③据赵玉清阿訇听其老师穆宝和讲述,周德原为陕西西安人,受聘任教开封朱仙镇并娶穆家女为妻,后郑州西荥阳搬请周德任教,周未到任并由穆宝和的祖父代为前往。
    ④马长清,字澄晏(1857—1938),河南济源人,原籍郑州,曾跟随王魁祥、普洱马等求学,郑州北大清真寺内存有其坟墓碑刻,范庭三撰写。
    ⑤齐大阿訇为开封埽街人,相传马广庆早年曾跟随其求学。
    ⑥谢文光(1870—1928),河南郏县三郎庙人,河南经堂教育“谢派”经学传承系统的开创者,早年与虎延章、洪宝泉、赵明堂等求学于西北窑里阿訇、噶布阿訇等经师门下,其帐下培养出大批成名弟子,子谢锡立、谢锡三,孙谢克选均为著名经师。
    ⑦洪宝泉,开封人,民国前期著名经师,早年同谢文光等一道求学于西北,上世纪30年代归真于洛阳东关任上,著有《明真释疑》,参编有《教款集正》。
    ⑧赵永清(1876—1944),河南封丘海庄人,河南经堂教育“赵派”的开创者,弟子众多,影响深远。
    ⑨杨振桂(1872—1943),今河南舞阳县北舞渡镇河北街人,归真于焦作桑坡,弟子有程守先、马伯麟、马景川、马文龙、马庆同等。
    ⑩杨振龙长子,18岁穿衣,英年早逝,其弟杨泰贞与王宝云均为其高足,子杨良俊亦为著名经师。
    [11]老钱阿訇,即朱仙镇著名经师钱德钦,临颍县繁城清真寺有其撰写的《遵古圣行一新刻古行碑记经文十三条》阿拉伯文碑刻。
    [12]杨振龙四子(1857—1933),人称杨四阿訇,又称河南阿訇王,哈德成、马松亭、庞士谦、丁锡忍、马伯麟等均为其弟子。
    [13]马自成(1886—1935),名诚,字自成,河南洛阳人,早年跟随刘宗贤、王宝云等学习,著有《历源真本》,其子马宏毅译有《布哈里圣训精华实录》。
    [14]刘豫振(1863—1930),据其孙刘景云阿訇讲,应作刘玉振。河南荥阳东郭人,祖上5代阿訇,曾跟随张古东、云南小马阿訇、窑里马阿訇等求学,在小皮院清真寺住学10年,哈德成、尚希贤、穆清廉、刘鸿儒等均为其弟子。
    [15]王宝云,安徽亳州人,因排行第四,又被称为王四阿訇,清末著名经师,早年跟随杨泰恒学习,亦曾求学于西北,弟子有丁锡忍、哈德成、马自成、赵永清、、刘彬如、刘朗轩等,殁于民国初年。据其后人讲述,王家来自北京牛街,到王宝云已是22代经学世家,其侄王世臣(王殿辅)亦为著名经师,曾任教开封东大寺并代表格迪目教派与马广庆“说经”,其重孙王振海阿訇,今已年过八旬,居住上海松江清真寺。
    [16]河南荥阳东郭人,其与堂兄弟刘玉振并称二刘,清末民初著名经师,早年跟随把春兴、张古东等人求学,其弟子有李振基、马自成等,其孙刘世荣阿訇,其四世孙刘学强为今朱仙镇清真寺教长。
    [17]即杨竹坪,广东人,著有多种作品,曾任教河南开封东大寺等寺坊。
    [18]河南通许人,其子为马鸿恩阿訇。
    ①安徽阜阳人,又称李大阿訇,相传为李振基阿訇的长兄,但李振基后人否认了这种说法,马振江曾跟随其学习。
    ②刘兆亮为赵永清的高足,其弟刘兆才亦为著名经师。
    ③杨振龙长孙,杨泰恒长子,曾求学与普洱马阿訇帐下。
    ④应为虎延章,四川成都人,早年跟随窑里马阿訇学习多年,擅长《开俩目》,原为格迪目著名经师,后受马广庆影响改奉伊赫瓦尼,一生任教于河南及周围地区,晚年落户河南卢氏县,弟子有庞士谦、马振江、马明道等,其女婿马宏毅,其侄虎世文,王静斋称其为“中国回教经堂教育之导师”。
    ⑤马广庆,字儆吾(1880-1951),开封埽街人,果园马万福弟子,河南伊赫瓦尼的首传人,弟子有盖兴运、范好古、王乃文、杜淑珍等。
    ⑥尚希贤(1884-1959),被尊称为尚大阿訇,河南第一代改奉伊赫瓦尼的经师,出身阿訇世家,早年跟随赵永清、刘玉振等学习,其父尚清庵阿訇,伯父尚清选皆著名经师,其弟子有马坚、黄万钧、孙恩普、谢克智、宛俊章、尚明德、尚明礼等人。
    ⑦李振基(1883-1960),安徽阜阳东关人,字培卿,因排行老四,又称为李四阿訇,早年跟随刘宗贤阿訇学习,洛阳塔西有老人讲其与海晴川为师兄弟,其弟子有何国安、马明道、李道全、盖兴运等。
    ⑧洛阳新安县人。
    ⑨应为海晴川,洛阳塔湾人,塔湾老人讲其与李振基为同窗,主编《教款集正》。
    ⑩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王静斋:《中国近代回教文化史料》,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12]特指今郏县姚庄回族乡三郎庙村。
    [13]如付振刚、赵明堂、杨朝凤、巴玉清等著名经师。
    [14]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①王静斋:《中国近代回教文化史料》,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②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③海振坤:《河南经堂教育的历史脉络及谢门学派初探》,《伊斯兰文化研究》(河南)“纪念谢克选阿訇归真一周年”特刊,2004年11月,总第16期。
    ④赵派、谢派、李派是河南穆斯林对民国时期著名经师赵永清、谢文光、李彦彬等开创的不同的经学传承体系的称呼,这里的派强调的是经学的传承系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派,或者称之为赵门、谢门、李门更为确切。
    ⑤庞士谦最先提出中国经堂教育有学派之分,并在《中原回回》中划分了河南经学受不同学派影响的历史阶段。
    ⑥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①马君锡的碑刻现存于郑州西止刘清真寺,原碑有阿文和汉文两块,阿文碑已被翻译并刻立,碑文内容详见马超:《〈经学系传谱〉与河南伊斯兰教经师》,《伊斯兰文化研究》(河南),2011年9月,总第27期。碑文中提及城内清真寺的著名阿訇是其弟子,根据时间推算,笔者猜测其可能为马振九阿訇。
    ②此处应为庞士谦笔误,二杨阿訇是周老爷的弟子,庞士谦曾跟随其四子杨泰贞求学,因此其不可能为乾隆年间人。
    ③⑤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④谢克亮:《思念先祖——怀念克选》,《伊斯兰文化研究》(河南)“纪念谢克选阿訇归真一周年”)特刊,2004年11月,总第16期。
    ⑥东郭村是回族巴姓的重要聚集地,从当地早期碑文可知早年做姓氏时均写作“把”,而“把”被“巴”所代替是渐进的过程,因此本文写人名时遵照原有记载。
    ①马强:《伊斯兰经学的流布方式及其本土转型——以滇粤经学的互动为例》,《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②马体环为山东伊赫瓦尼早期的传人之一,据其弟子马世真阿訇讲述,马体环在开封东张庄任教时受马广庆影响,改奉伊赫瓦尼,至今菏泽地区还流传着一句话:“马体环的教门,新式的”。
    ①根据民间的说法,河南穆斯林中流传的民国四大阿訇为马广庆、尚希贤、虎延章、李振基。严格的说,应为民国河南伊赫瓦尼派四大阿訇。
    ②马广庆所著《答王殿辅阿衡书》即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1942年9月开封东大清真寺阿訇王殿辅发布“劝告书”,劝说“新教”、“老教”要和合,并提出七条问题,作为回应,马广庆著该书。
    ③何国安(1913-1985),出身安徽亳州北京寺宗教世家,祖上十余代均为阿訇,笔者疑其家族与《经学系传谱》中常志美、马忠信的弟子,安徽亳州掌教何孔焕有关。
    ④王乃文(1926-2003),安徽全椒人,早年求教于马品三、马广庆、马顺天等帐下,当代著名经师,弟子遍布中原大地。
    ⑤望纯理(1896-1970),字乐天,河南卢氏人,汉族,20岁时受《天方典礼》、《天方性理》等影响皈依伊斯兰教,著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清真通俗宣教诗歌,后前往西北,定居于宝鸡,行医传教。其子望学真,早年曾与张恒相(即张少臣,河南赛莱菲耶派著名经师)一道前往西北求学,后落户陕西铜川。
    ①赵永清长子,人称赵大少。
    ②开封东大清真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立有《具甘结碑记》。该碑主要是讲李法圣等“具系连班老寺,学不正之言,违悖连班老寺,寺以旁擅建新寺,行独班寺,经官令拆毁,圣等悔悟俱改前非……,如有口是心非者,许老寺之人,结具禀以凭空逐甘结是实。勒碑为据。”类似“具甘结”碑铭在云南华宁县盘溪北门清真寺也有一块,均与教派争执有关。
    ③《河南省志》(第9卷)(人口志、民族志、宗教志),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笔者曾经请教撰写者陈廷良先生,该观点是其在河南各地调查之后所得。
    ④李兴华:《开封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4年第3期。又见胡云生:《传承与认同——河南回族历史变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版。
    ①开封清真北大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立《古行十三件碑记》、朱仙镇清真北寺清乾隆年间立《清真古行正教条例碑》、清嘉庆十年(1805年)立《古行十三件阿文碑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清真古行碑亭》。
    ②繁城清真寺存有《遵古圣行一新刻古行碑记经文十三条》阿拉伯文碑刻,钱德钦撰。清同治六年(1867年)立《万事永赖》计开古行十三条碑刻。关于钱德钦其人,李兴华《朱仙镇伊斯兰教研究》一文有所涉及。
    ③河南一位阿訇的说法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说遵从舍蕴善学说的格迪目,在伊赫瓦尼传入后大多改奉了伊赫瓦尼学说。
    ④笔者曾经请教郑州北大清真寺刘宝琦阿訇,他曾简单例举数条“新古”、“老古”的区别之处。
    ⑤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⑥相关资料记载往往把1917年马广庆回到开封在文书清真寺附近传播伊赫瓦尼思想当做河南伊赫瓦尼传入的标志。但据吕金虎阿訇讲述,马广庆从安康回开封途中路过经过南阳地区,因当时处于民国初年,河南受清政府势力控制,在西北已经剃发的马广庆为躲避追查,在今邓州张村南寺任教约两年,张村南寺被称为南阳地区最早的伊赫瓦尼寺坊,这个时间早于1917年。又有杨云鹏考证说邓州林扒镇马祥呈曾在老河口跟随马万福学习,并于1897年回到林扒镇传播伊赫瓦尼。此外洛阳偃师马屯有清末伊赫瓦尼从东南沿海传入当地的说法,所以伊赫瓦尼思想真正传入河南的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
    ⑦马超:《一代经师马广庆大阿訇传略》,《中国回族学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册),2010年8月。
    ⑧马超:《一代经师马广庆大阿訇与河南伊赫瓦尼概述》,《灵性与资本——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7月。
    ⑨相传文书清真寺旁边有个大池塘,当地回民把从黄河捕获而来待售的鱼存放其中,他们在结束经营后去附近的裕华楼澡堂沐浴,马广庆就在该澡堂宣传伊赫瓦尼思想。开封洪宝泉著的《明真释疑》和马广庆著的《答王殿辅阿衡书》中均涉及“业澡堂”问题,大概与其有关。
    ①庞士谦:《埃及九年》,转引自《伊斯兰文化研究》(河南)“纪念庞士谦阿訇归真50周年特刊”,2008年11月,总第22期。
    ②民国时期河南格迪目派与伊赫瓦尼派的讲经,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开封历史上大的有3次,1919年前后马广庆与洪宝泉等,1942年马广庆与王殿辅等,1944年郭清心等8人与马明真、王殿辅、冯振章等。在郑州主要是指刁沟(貂谷)与荥阳其它格迪目寺坊。在洛阳主要是塔西清真寺邬振明与谢锡三等人。在周口是李振基与谢锡三等。在许昌(今属平顶山郏县)主要是谢锡三、谢锡名、谢文贵与张国顺、买永新(买永新是谢文光、谢文贵的外甥,原为谢文光弟子,后前往西宁东关大寺求学)等。
    ③特瓦杜阿:《中原回回》,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④海振坤:《河南经堂教育的历史脉络及谢门学派初探》,《伊斯兰文化研究》(河南)“纪念谢克选阿訇归真一周年特刊”,2004年11月,总第16期。
    ①据尚希贤阿訇孙尚增光阿訇讲述,马坚先生曾经跟随尚希贤学习,建国后仍保持联系。
    ②马纪堂:《陈克礼传》,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3年12月版。
    ③郭景福为郭清心之父,早年跟随西宁常(常元举)、坡里马(马金良)等人念经,其与刘志三为儿女亲家。
    ④④王静斋:《中国近代回教文化史料》,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①杜云倬是今郑州北大清真寺女寺著名女阿訇杜淑珍的祖父,其是赵永清启蒙老师,其子杜青和(杜淑珍父亲)又是赵永清的高足。
    ②海振坤:《河南经堂教育的历史脉络及谢派初探》,《伊斯兰文化研究》(河南)“纪念谢克选阿訇归真一周年”特刊,2004年11月,总第16期,河南阿訇四大旗帜指赵明堂、杨朝凤、谢文光、赵永清,他们均为格迪目,四大旗帜的推出与伊赫瓦尼的传入有关。
    ⑤参见“河南马儆吾阿衡致本社怨薮先生函”,《清真周刊》1921年第5期。
    ⑥郭成美:《河南阿文专修学校与郭清心》,《开封文史资料》第12辑(1992年)。
    ①河南民权县人,早年曾跟随尕西木、李振基、马广庆念经,被称为文书清真寺四大“索哈白”之一。
    ②杨竹坪本为广东人,一生著述颇丰,这两本书是其在河南任教长时在豫印刷的,故收录在内。
    ③马广庆:《答王殿辅阿衡书》,1942年刊印。
    ④洪宝泉:《明真释疑》,1921年油印。
    ⑤转引自郭成美:《盖兴运阿洪及其“教义捷径”“信仰问答”》,《河南穆斯林》2011年第2期。
    ⑥马博忠:《刘志三阿洪轶事四则》,《河南穆斯林》2011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