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创造看当代戏曲文学的特征属性与文学价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苏涵
  • 关键词:当代戏曲 ; 文体创造 ; 特征属性 ; 文学价值
  • 中文刊名:XQYS
  • 机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
  • 出版日期:2016-02-15
  • 出版单位:戏曲艺术
  • 年:2016
  • 期:No.146
  • 语种:中文;
  • 页:XQYS201601023
  • 页数:7
  • CN:01
  • ISSN:11-1172/J
  • 分类号:114-119+131
摘要
当代文学研究还未将当代戏曲文学纳入自己的研究界域。如果从文体学的角度考察当代戏曲文学剧本,虽然还程度不同地延续着传统戏曲文学的诸多文体规范,还受到戏曲舞台表演的传统规范的影响,但是,在创作思想中,一直具备强烈的当代意识,其文体也具有曲词书写的新诗化、表演叙述的散文化、剧本形制的新规范等当代要素。它在新的舞台想象中,运用新的思维、新的话语进行着剧本写作。这种新文体有着巨大的涵盖性,同时又是特点明显的独立文体。由此,可以确认它的当代文学属性,肯定它的文学创造价值。
        
引文
(1)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下卷,第200页。
    (2)董健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还提出“八九十年代,大量出现的戏曲作家都采用与《十五贯》和《团圆之后》一致的文本样式写作,魏明伦、郭启宏、陈亚先、郑怀兴等当代戏曲作家所达到的创作成就表明,现代戏曲作为一种戏剧和文学的独特样式已经成熟。现代戏曲的代表性作品也不失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527页。
    (3)王季思:《郭启宏剧作选·代序》,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4)王评章:《王仁杰散论》,见王仁杰《三畏斋剧稿》代序之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页。
    (5)秦岭雪:《秉天地之心,寄悲悯之情》,见王仁杰《三畏斋剧稿》序,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2页。
    (6)笔者曾在《戏曲研究》第74辑发表过《从科介精细化论戏曲剧本的文体优化与舞台可能》一文,主要观点为:“明清时代,以《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典型的少数传奇的作者,出于对戏曲剧本与舞台表演关系的独特理解,空前地加大了剧本中科介设置的密度,使科介呈现出明显的精细化倾向,并使其与精美的曲词、宾白融合为一个完整和谐的叙事整体,增加了案头创作对舞台表演支配的可能性,这就直接影响到它们作为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的存在价值。”见《戏曲研究》第74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161页。
    (7)这一段叙述文字,录自《翁偶虹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9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12月出版的《革命样板戏剧本汇编》第一集所录,与此有较大区别。
    (8)薛若琳、王安葵:《中国当代百种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版。
    (9)王季思:《论郭启宏的新编历史剧》,见《郭启宏文集·代序》,文化艺术出版,2006年4月版,第7页。
    (10)徐进:《从小说到戏——谈越剧〈红楼梦〉的改编》,见徐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14页。
    (11)《魏明伦剧作精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版。
    (12)魏明伦:《文学与自我》,见《魏明伦剧作精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29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