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月刊与抗战文学多元共生空间的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terary Cre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symbiotic Space of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 作者:佘爱春
  • 英文作者:She Aichun;School of Literature,Nanj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文学创作》 ; 抗战文学 ; 熊佛西
  • 英文关键词:Literary Creation;;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Xiong Foxi
  • 中文刊名:SD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64;No.28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传媒视野下桂林抗战文化城文学研究”(17FZW04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SS201902003
  • 页数:7
  • CN:02
  • ISSN:37-1066/C
  • 分类号:51-57
摘要
作为抗战中后期大后方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文学创作》以其开放的姿态和对文学共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为抗战文学建构起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学生态空间。这一多元共生文学空间的建构,不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提供了自由而开放的文学园地,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因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文艺运动低潮的颓势,把大后方尤其是桂林的抗战文艺运动推向了又一次高潮,而且以其对文学的现实性和艺术性的追求,提升了抗战文艺的质量,推动了抗战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ublication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ry Creation constructed a multi-symbiotic literary biological space for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with its open attitude and persistent pursuit of literary ideal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multi-symbiotic literary space not only provided free and open literary gardens for writer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but also sa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ownturn of the literary and art movement caused by political factors and pushed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ry movement in the rear, especially Guilin, to another climax. Besides, with its quest for the reality and artistry of literature, it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romote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and art.
引文
②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41页。
    ③ 《本刊扩充篇幅征求基本定户启事(一)》,《文学创作》1943年第6期。
    (1)茅盾:《桂林春秋——回忆录(二十九)》,《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4期。
    (2)司马文森:《闲话一九四二年的文艺》,桂林《大公报·文艺》1943年1月1日。
    (3)茅盾:《桂林春秋——回忆录(二十九)》,《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4期。
    (4)《发刊词》,《文学创作》1942年第1期。
    (5)魏华龄、李建平:《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249页。
    (6)茅盾:《桂林春秋——回忆录(二十九)》,《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4期。
    (7)柳亚子:《榕斋读诗记》,《文学创作》1942年第1期。
    (8)《为文学创作月刊征求定户启事》,《文学创作》1942年第1期。
    (9)蔡定国、杨益群、李建平:《桂林抗战文学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664-665页。
    (10)柳亚子:《五十七年》,《文学创作》1943年第2期。
    (11)徐飞:《〈孔雀胆〉演出之后》,《新华日报》1943年1月18日。
    (12)“熊佛西两部新作”广告,《文学创作》1942年第3期。
    (13)熊佛西:《关于我写的〈袁世凯〉》,《文学创作》1943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