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档案资料看苏德开战两年前关于势力范围问题的三次谈判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rchive-based Examination of the Three Negotiations over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Soviet-German War Two Years ago
  • 作者:徐隆彬
  • 英文作者:Xu Longbin;
  • 关键词:苏联 ; 德国 ; 势力范围 ; 谈判
  • 英文关键词:The Soviet Union;;Germany;;sphere of influence;;negotiation
  • 中文刊名:ELSX
  • 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Russian Studies
  • 机构:《潍坊学院学报》;
  • 出版日期:2015-06-10
  • 出版单位:俄罗斯学刊
  • 年:2015
  • 期:No.27
  • 语种:中文;
  • 页:ELSX201503007
  • 页数:16
  • CN:03
  • ISSN:23-1570/C
  • 分类号:33-48
摘要
苏共十八大后,苏联应对德国侵略的外交政策转向"联合抗德"和"一国自保"并行。德国为防止苏联与英法结成反德同盟,答应在苏联的西部边境地区满足其利益范围要求,苏联在与英法谈判迟迟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终与德国签订了附有划分两国势力范围议定书的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从西部攻入波兰,随后苏联打着保卫原属俄国领土、现属波兰领土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免遭德国进犯的旗号从东部出兵波兰。为了使并入苏联版图的波兰领土与其在出兵波兰时宣称要保护的地区相协调,苏联建议对苏德原先所做的势力范围划分进行调整。经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调整协定。1940年10月,德国以商谈大的利益范围划分为由邀请苏方来德谈判,在谈判中,德方企图将苏联的注意力引向印度洋方向,苏方则坚决主张只有在解决了与苏联西部边境安全有关的利益范围问题后才能商谈大的利益范围划分。这次谈判虽无果而终,但通过谈判双方均加深了对对方的认识和戒备。此后德国加快了侵苏的准备,苏联加紧了对德的备战。
        After the 18 th Congress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the Soviet Union shifted its foreign policy from combating the German invasion to "joint combat against Germany" and "self-protection". Germany intended to prevent the Soviet Union from forging an anti-German alliance with Britain and France by promising to gratify the Soviet Union's demand for its sphere of influence at its western borders. With no result yielded from its negotiations with Britain and France, the Soviet Union eventually signed a non-aggression treaty attached with a protocol which identified both countries' spheres of influence. On September 1, 1939, Germany invaded Poland from the west. Afterwards, the Soviet Union sent troops into Poland under the banner of protecting western Ukraine and Belarus(formerly the Russian territories that now belong to Poland) from German invasion. The Soviet Union proposed to adjust the division of spheres of influence originally agreed with Germany so that the part of Polish territory to be included into the Soviet Union matched the part that the Soviet Union claimed to protect when sending troops into Poland. After bargaining, the two sides finally reached an adjusted agreement. In October 1940, Germany invited the Soviet Union to negotiate the division of general spheres of influence. During the negotiation, Germany attempted to divert the Soviet Union's attention to the Indian Ocean, whereas the Soviet Union insisted that the general spheres of influence be negotiated only after the issue was settled as to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concerning the security of the Soviet Union's western borders. The fruitless negotiation, nevertheless, deepened both parties' understanding of and precaution against each other. Afterwards, Germany accelerated its preparation to invade the Soviet Union who also intensified its preparation for the battle against Germany.
引文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09页.
    2 参见[苏]И.А.基里林主编:《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45)》,邢书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45页.
    3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5页.
    4 同上,第32—33页.
    5 同上,第33页.
    6 同上,第34页.
    7 参见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63页.
    8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6—27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36页.
    2 同上,第40—42页.
    3 同上,第41—42页.
    4 同上,第42页.
    5 同上,第46页.
    6 同上,第47—48页.
    7 同上,第48页.
    8 同上,第48页.
    1 参见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第366页.
    2 这里实际上指德国即将入侵波兰.
    3 这里实际上指苏英法为建立反德联盟而在莫斯科举行的谈判.
    4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49—50页.
    5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55页.
    6 同上,第461页.
    7 同上,第463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59—460页.
    2 同上,第464—465页.
    3 同上,第467—468页.
    4 同上,第464—466页.
    5 就在两人谈判的当天——8月19日,苏德在柏林签订了该协议.
    6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65—466页.
    7 同上,第466页.
    8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59—60页;《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87—488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89页.
    2 [俄]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徐葵、张达楠等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214页.
    3 参见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67页.
    4 同上,第68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11页.
    2 《赫鲁晓夫回忆录》,鲍世绍、赵绍棣等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3 [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吴昊、张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47页.
    4 [苏]И.А.基里林等主编:《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45)》,第256页.
    5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63页.
    6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第359页.
    7 档案资料表明,8月19日,英法驻波兰的两位武官同波军总司令斯塔克维奇谈了3个小时,劝其接受苏方所提的"过境"要求,这位总司令在与波兰外长贝克协商后做出的回答是:承认英法"在莫斯科的代表团可以随机应变,如果未对波兰人提出任何问题的话"(参见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57页).8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发电报给英国驻苏联大使西兹,让他向贝克阐明三国谈判破裂的危害和对波兰带来的危险,使其能"同意苏联的建议"(参见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61—62页).8月21日,法国外长博内致电法国驻波兰大使诺埃尔,要他恳求波兰政府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这一拯救世界的最后机会",同时"强硬地提醒"波兰政府想一想法国为其提供的贷款、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并要"考虑如拒绝而引起的一切后果"(载[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第748页).但英法所做的这些努力均未奏效.由此可见,有些论著称,英法没有敦促波兰改变立场,或英法没有给波兰施加足够的压力,是缺乏依据的.
    1 所谓"波兰的残余部分",是指在苏联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苏联版图、德国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日耳曼人居住区纳入德国版图后,剩下的原波兰版图上的波兰族人居住区.
    2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76页.
    3 同上,第77页.
    4 同上,第78页.
    5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23—524页.
    6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263页.
    7 См.:《Правда》.18сентября.1939г.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20—522页.
    2 同上,第520页.
    3 同上,第522页.
    4 同上,第524—525页.
    5 同上,第527页.
    6 同上,第528页.
    7 同上,第528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81页.
    2 [苏]И.А.基里林等主编:《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45)》,第284页.
    3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31页注1.
    4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李奈西、周家骖、沈苏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940页.
    5 同上.
    6 同上,第941—942页.
    1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第936—937页.
    2 同上,第908页.
    3 [俄]《史料》,1999年第1期.
    4 同上.
    5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07—108页.
    6 同上,第112—115页.
    7 同上,第116页.
    8 同上,第117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17—118页.
    2 同上,第118页.
    3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60、565页.
    4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20、124页.
    5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71页;《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25—126页.
    6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26页.
    7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70页.
    8 同上,第575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75页.
    2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31页;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80页.
    3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34页.
    4 同上,第138页.
    5 同上,第139页.
    6 同上,第139页.
    7 同上,第139—140页.
    8 同上,第140—141页.
    9 同上,第141页.
    10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91页.
    1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42页.
    2 同上,第144页.
    3 同上,第144—1146页.
    4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45页;《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95页.
    5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146页.
    6 同上,第148页.
    7 同上,第148页.
    8 同上,第149页.
    9 同上,第150、151页.
    10 同上,第151页.
    1 [俄]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第241页;[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第950页.
    2 [俄]尤·瓦·叶梅利亚诺夫:《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在权力的顶峰)》,石国雄、袁玉德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页.
    3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第95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