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的《庄子》“病”观念之形而上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etaphysical Reflection of “Diseases” of Zhuangzi:Based on Humanistic Care
  • 作者:付粉鸽
  • 英文作者:FU Fen-ge;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
  • 关键词:庄子 ; ; ; ; 德性
  • 英文关键词:Zhuangzi;;diseases;;qi;;dao;;virtue
  • 中文刊名:AH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 Soc.Sci.)
  • 机构: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1-30
  • 出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v.45;No.210
  •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4JK1721);; 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013)
  • 语种:中文;
  • 页:AHSD201701005
  • 页数:7
  • CN:01
  • ISSN:34-1041/C
  • 分类号:38-44
摘要
作为哲学家,庄子从病症表现、致病原因、治疗途径等维度对"病"进行系统考察,指出阴阳之气紊乱,引发生理性病症,调气、养卫生之经为治疗之方;欲望扩张、情绪波动导致心理之病,炼养清虚淡静、平和随顺之心态即可治愈之;背道离德使精神疲敝而致精神生疾,需体道合德、法天贵真,方可逍遥放旷,通达无待。诸"病"皆由心生,故祛病之工夫皆在心上,以超越之人文情怀回归生命本真,既是澄明之路,也是自由之途。
        As a philosopher,Zhuangzi makes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to the "diseases"from the symptoms,causes and therapies.The physical disease is caused by the disorder of yin and yang qi,so it is important to regulate and balance qi.The expansion of the desire and mood swings causes psychological diseases,which can be treated by cleaning the mind to keep it clear and peaceful.To deviate from the dao and de causes the spiritual diseases which need to go beyond self and understanding dao.All sorts of"diseases"are originated from heart,so the cure can't do without heart.The basic treatment is the transcended humanity to return to the life of nature,which is both transparent way and path to freedom.
引文
[1]Folke Henschen,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M].New York:Delacotre Press,1966.
    [2]尼采.快乐的科学[M].余鸿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54.
    [5]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M].吴欲波,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M].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本文以“人文关怀”为视角,是受到王习胜教授“思想咨商”和“人文关怀”主张的启发。他指出,“思想咨商”与“思想分析”“哲学谘商”“哲学实践”“思想教育”等概念的不同在于以平等的态度采价值引领之方法以“消解人们的思想症结及其精神痛苦”(《“思想咨商”及其中国式问题论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庄子》论“病”之思想与王教授这一主张深度契合。本文以《庄子》文本为材料论述其论“病”思想,为行文方便直接以庄子代替《庄子》。
    (2)尼采称之为“智力管家”,“‘哲学’一词应用于德国学者和作家近来使我颇感困惑。我觉得这是用错了地方。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不再说‘哲学’而只是直截了当和不容反驳地说‘智力管家’”。(尼采《哲学与真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1)儒家主张“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国语·晋语八》),后被唐代名医孙思邈概括为“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故有“儒医”“术医”之别,术医是医人之疾,儒医乃医国家社会之病。可见,儒家对“病”的赋意是文化性、社会性的。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曾有言,“若言吾生所之逼恼之苦,唯在二十岁左右时,身体特多病。脑、肺、肠、胃、肾,皆无不病。吾年十四五时,即已有为学以希贤希圣之志。年二十岁左右,自负不凡,乃时叹人之不我知,恒不免归于愤世疾俗之心,故烦恼重重,屡欲自戕。然此时吾对人生之事之悟会,亦最多。吾二十二岁,先父逝世,吾更自念:吾身为长子,对吾家之责,更无旁贷,吾一身之病,乃自此而消失。”(唐君毅《病里乾坤》,台北鹅湖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唐君毅言,自己曾疾病缠身,既有肺、肠、胃、肾等器官所患的生理疾病,也有因志向不被认同而生愤世嫉俗之心引发的心理疾病,双重之病甚或严重到自戕。而后,父亲之死,促其生强烈之责任感而各种疾病自愈。唐君毅以己身之体验传递了儒家独特疾病观。儒家推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以济世担当为儒者之责任,良相通过参与政治而救治社会,良医以医术和仁心治身体之痛和文化之疾。因此,儒者乃医者,医心之人也。
    (2)刘笑敢称道家之“自然”为“人文自然”,认为其“首先是一种最高价值,是一种蒂利希(Paul Tillich)所说的终极关切的表现,表达了老子对人类以及人与自然宇宙关系的终极状态的关切。其次,老子之自然作为一种价值也表达了老子对群体关系的关切,即对现实生活中人类各种群体之相互关系及生存状态的希望和期待。最后,老子之自然也表达了老子对人类的各种生存个体存在、发展状态的关切。”(刘笑敢《老子之人文自然论纲》,《哲学研究》2004年第12期)
    (3)庄子认为人的认识有大知与小知之别,大知者能够体认宇宙大道并以“道”观世界,超越了“我”之局限;小知者以“我”观世界,缺乏道的融通和超越性,故“小知不及大知”。小知者不以不知为耻反嘲笑大知者,如“决起而飞,抢榆枋”的蜩与学鸠对“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之耻笑。由此,认知之病转换为境界之病,故“适莽苍者,三泠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4)庄子对气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与当时医家理论一致,医家认为人生病为气所致,《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秦之医和的话:“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用“气”系统的解释人体病变。
    (1)《大宗师》中,子舆之病即为一例。阴阳之气淤结令子舆生了怪病:腰弯背驼、五脏和血管朝上、脸面夹在肚脐下、肩膀高过了头顶、颈后的发髻朝向天,“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
    (2)《庄子·刻意》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3)子舆是“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庄子·大宗师》)
    (4)荣格指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学原则……最大而又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与途径引导人们去获得那不可缺少的心理体验,能够正视与面对那潜在的真理。这种真理是统一的,并且具有一致性。我只能这样说,道家,是对我所知道的这一真理的最完美的表达。”(戴维·罗森《荣格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1)“情”是《庄子》的重要范畴,其涵义多重,有情实、感情等。就感情言,有人情、性情之别,庄子崇尚本真之性情,主张“安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反对喜怒哀乐好恶之人情,对此好恶之人情要去情、无情,即“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庄子去情、无情之原因正在于这些“情”对身体的损伤和心理平静的搅扰。
    (2)“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庄子·人间世》)
    (3)“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庄子·达生》)
    (4)《吕氏春秋·必己》有:“张毅好恭,门闾、帷薄、聚居众,无不趋”;《淮南子·人间训》有:“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众必下,冢徒马圉皆与抗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
    (5)此正是庄子与惠施有情无情之辩的主题。庄子之所谓无情,是“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即超越喜怒思虑之情。惠施不晓此理,而“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以坚白之辩、欲望之求扰心伤神。可见,惠施以人之庸常之情遮蔽了生命的本真之情。
    (1)有学者指出,哲学的文化治疗呈现为两个面相,一个是加法思维,认为“‘治病’只有通过用宗教、哲学、艺术等等来强化人生的价值差异深度,从而在单面生存维度上向上伸展出纵深久远的大意义场”;另一个是减法思维,“减去人为的亦即假、错(化性起伪)的东西,让被遮蔽了的本真(健康)自然展形”。(包利民《哲学中的治疗型智慧》,《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庄子的治病路径即为减法。
    (1)郭象注为:“夫与内冥者,游于外也。独能游外以冥内,任万物之自然,使天性各足而帝王遒成,斯乃畸于人而侔于天也”;成玄英疏“侔者,等也,同也”(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73页),即畸人乃超越尘俗,超越形体局限的合天体真之人。
    (2)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中频繁论证的一种观点便是,如结核病、癌症等疾病是一种惩罚,此种惩罚或是宗教上的或是文化上的,也可以是政治上,总之,疾病是一种社会性惩罚。
    (3)冯友兰称庄子的此种解脱之法为“以理化情”。对《庄子·大宗师》中“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冯氏解释为:“哀乐不能入,即以理化情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94页)
    (4)在《庄子》中“真”是个极重要概念,涵义丰富,有真人(理想人格)、真知(对“道”的领会)、真情(发自内心的情感流淌)等,庄子认为源自生命本性的为“真”,反之,矫揉造作、虚伪浮华为失真,即是“假”。“假”者真病也,此即“东施效颦”之寓意。“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西施真病,蹙眉捧心而使其美上加美;东施假病,蹙眉捧心而使其丑上加丑。东施之“病”不在心疼而在于盲目模仿,盲目模仿才是真病。在庄子看来,此病不仅东施得了且许多人皆患了,如邯郸学步的寿陵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