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介入中国台湾鹿港镇历史文化街区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贾亮明 ; 范晓莉
  • 关键词:公共艺术 ; 介入模式 ; 历史文化街区 ; 鹿港
  • 中文刊名:MYSS
  • 机构:江南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美与时代(上)
  • 年:2019
  • 期:No.780
  •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60049)的阶段性终期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YSS201901026
  • 页数:4
  • CN:01
  • ISSN:41-1061/B
  • 分类号:75-78
摘要
以中国台湾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中发展成熟的鹿港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实地探查、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探究鹿港镇地区的公共艺术介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四种模式:趋于生活化及应用性的模式、结合政府政策与行为的模式、与文创产业园区相结合的模式、短期性及节目性的模式。这些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引文
[1]黄春满.大溪、大甲、鹿港三城镇街道空间结构产业分布历史演变[D].台湾:逢甲大学e-Thesys.2007.
    [2]邢幼田.从「鹿港民俗文物馆」与「鹿港文化周」谈民俗文化的保存[J].人类与文化,1981(16):73-82.
    [3]周嵩益,林杰松.彰化县鹿港镇龙舟竞渡及龙王祭发展之研究[J].大专体育学术专刊,2001.
    [4]蔡沧龙.鹿港镇的人文地图[J].师友月刊,2006(466):104-106.
    [5]侯念祖.工匠生涯中的道德与技术:以鹿港传统小木工匠为例[J].As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Humanity Sciences,2006(2):336-357.
    [6]仲间裕子,韩慧,雷礼锡.欣快的公共艺术[J].美学艺术学,2010(5):25-35.
    [7]林锡铨,洪如,魏翊雯,郭端容,温屏.观光产业发展的在地社教意义-鹿港学童的成长经验[J].乡村旅游研究,2010(2):63-74.
    [8]诸葛正.鹿港传统工艺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艺术与文化论衡,2011(2):18-29.
    [9]潘.台湾公共艺术的反思―有机生命的公共艺术之可能性[J].美学艺术学,2010(5):37-48.
    [10]李安娜,邱长光.游客知觉价值、满意度与重游意图之研究-以鹿港老街为例[J].观光与休闲管理期刊,2015(1):186-195.
    [11]范晓莉,赵昆伦.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之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6(5):173-177.
    [12]简慈仪,锺志强.游客体验与行为意图关系之研究-以鹿港地区为例[J].休闲运动期刊,2016(15):75-85.
    [13]黄健敏.公共艺术奖巡礼[J].公共艺术简讯,2017(140):10-17.
    [14]赵昆伦,王田.公共艺术介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形式与意义[J].雕塑,2017(4):44-45.
    [15]詹芬桦,蔡丽芬,黄孟立.文化景点意象之IPA分析-以鹿港老街为例[J].管理实务与理论研究,20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