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一项概念史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Grand Canal in China: A Study of Conceptual History
  • 作者:李玉岩 ; 潘天波
  • 英文作者:Li Yuyan;Pan Tianbo;
  • 关键词:中国大运河 ; 概念史 ; 运河文化
  • 中文刊名:DAJS
  • 英文刊名:Archives & Construction
  • 机构: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0
  • 出版单位:档案与建设
  • 年:2019
  • 期:No.364
  •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JCX18_0695);; 江苏省社科基金专项“古代沿江苏大运河传播的工匠文化研究”(2017YBZXM033)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DAJS201904021
  • 页数:5
  • CN:04
  • ISSN:32-1085/G2
  • 分类号:69-73
摘要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流需求不断深化的产物。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今,中国大运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积累了厚重的精神产品,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概念史作为中国大运河研究方法,从时间、空间、功能上阐述运河概念的演进。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大运河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其价值意义不断被深化。
        
引文
[1]徐欧露.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金名片[J].瞭望周刊,2017:(36).
    [2]李里峰.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92-100.
    [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文本.2013年.
    [4]中国古代那些学者之水利类.http://www.sohu.com/a/145909183_99890854.
    [5]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J].中国名城,2018(07).
    [6]王永波.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J].东南文化,2002(03).
    [7]王健.近代大运河的军事国防价值——大运河衰败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影响[J].中原文化研究,2015,3(04):85-90.
    [8]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9]何为刚.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J].济宁师专学报,1997(03):95-99.
    [10]莫修权.漕运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J].华中建筑,2003(01):76-7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