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遵裕与宋夏灵州之役的再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ao Zunyu 高遵裕: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Battle Between Song and Xia at Lingzhou in 996
  • 作者:雷家圣
  • 英文作者:Lei Jiasheng;
  • 关键词:高遵裕 ; 高琼 ; 灵州之役 ; 宋朝 ; 西夏 ; 后勤补给
  • 中文刊名:SD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4-05
  • 出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4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神宗的军事改革与对夏经略研究”(18BZS05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SD201902004
  • 页数:11
  • CN:02
  • ISSN:11-3188/C
  • 分类号:25-35
摘要
高遵裕为元丰宋夏战争的宋朝将领之一,灵州之役的失败,高遵裕负有主要的责任。由于高遵裕的侄女为宋英宗的皇后,使得许多学者认为灵州之役的失败原因在于外戚掌兵。不过,高遵裕出身武将世家,祖父为宋朝名将高琼,本身军事经验也十分丰富,外戚身份实际上对高遵裕没有太大的影响。灵州之役的失败,导因于宋朝动员军力过于庞大,超过了后勤补给体系的负荷,使得前线缺乏补给,最终导致宋军失败。
        
引文
(1) 关于宋代武将的研究成果,例如何冠环:《北宋武将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版;陈峰:《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曾瑞龙:《北宋种氏将门的形成》,香港:中华书局,2010年版;何冠环:《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13年版。
    (2) 关于元丰四年宋夏灵州之战的经过,可参见李华瑞:《宋夏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144页。
    (3) 聂丽娜:《高遵裕与元丰四年灵州之战》,《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137页。
    (1)黄纯怡:《北宋的外戚与政治》,台北:万卷楼,2016年版,第71页。
    (2)聂丽娜:《高遵裕与元丰四年灵州之战》,《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135页。
    (3)关于高琼的研究,参见刘学峰:《北宋高琼家族初探》,《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5卷第1期,第54-58页;韦祖松:《高琼与“澶渊之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60-64页;韦祖松、张其凡:《简论高琼澶渊之功》,《历史教学》,2005年第10期,第65-67页;韦祖松:《论北宋安徽名将高琼》,《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1期,2006年1月,第24-28页;李鲜:《宋史高琼传考证》,《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87-88页。
    (4)王称:《东都事略》卷42《高琼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82册,第268页上栏。
    (5)王称:《东都事略》卷42《高琼传》,第268页上栏-下栏。
    (6)韦祖松:《论北宋安徽名将高琼》,《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1期,2006年1月,第27页。
    (7)脱脱:《宋史》卷7《真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132页。
    (8)《宋史》卷289《高琼》,第9694页。刘学峰根据王珪《华阳集》卷36所收《卫武烈王高琼决策靖难显忠基庆之碑》,考证高琼之子还有继伦、继荀、继芳、继融、继丰、继敏、继昌。参见刘学峰:《北宋高琼家族初探》,《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5卷第1期,第56页。
    (9)《宋史》卷289《高琼附高继勋》,第9694-9696页。
    (10)《宋史》卷289《高琼附高继宣》,第9697页。
    (11)王称:《东都事略》卷42《高琼附高遵裕》,第269页上栏-下栏。
    (12)《宋史》卷335《种世衡附种谔》,第10745页。
    (13)参见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93页。
    (14)《宋史》卷335《种世衡附种谔》,第10746页。
    (15)《宋史》卷464《外戚中·高遵裕》,第13576页。
    (16)《宋史》卷242《后妃上·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第8625页。
    (17)《宋史》卷242《后妃上·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第8626页。
    (18)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24,崇宁三年六月甲辰,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标点本,第813页。
    (19)《宋史》卷464《外戚中·高遵裕》,第13575页。
    (20)《宋史》卷335《种世衡附种谔传》,第10745-10746页。
    (21)黄淮、杨士奇等编:《历代名臣奏议》卷329,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明永乐本,第21页a。
    (22)黄淮、杨士奇等编:《历代名臣奏议》卷329,第21页b-第22页a。
    (23)《宋史》卷16《神宗纪三》,第314页。
    (24)黄淮、杨士奇等编:《历代名臣奏议》卷329,第17页a。
    (25)《宋史》卷464《外戚中·高遵裕》,第13575页。
    (26)《宋史》卷464《外戚中·高遵裕》,第13575-13576页。
    (27)《宋史》卷15《神宗纪二》,第282页。
    (28)王称:《东都事略》卷42《高琼附高遵裕》,第269页下栏。
    (29)王称:《东都事略》卷42《高琼附高遵裕》,第269页下栏。
    (3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丁卯,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第6293-6294页。
    (31)参见赵冬梅:《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9-210页。
    (32)《宋史》卷464《外戚中·高遵裕》,第13576页。
    (3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0,元丰四年十一月辛丑,第7720页。
    (3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6,元丰四年九月乙酉,第7638页。
    (3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己丑,第7709页。
    (36)《宋史》卷335《种世衡》,第10741-10744页。
    (37)《宋史》卷335《种世衡附种谔》,第10747页。
    (38)《宋史》卷349《刘昌祚》,第11053页。
    (39)黄震:《古今纪要》卷19《刘昌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84册,第375页上栏。
    (40)苏颂:《苏魏公文集》卷24《赐新除殿前副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刘昌祚上第一表辞免恩命不允批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1092册,第306页上栏。
    (41)苏辙:《栾城集》卷33《除刘昌祚武康军节度使殿前副指挥使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1112册,第349页上栏。
    (42)《宋史》卷349《刘昌祚》,第11054页。
    (4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8,元丰四年十月壬午,第7697页。
    (44)《宋史》卷486《夏国下》,第14011页。
    (45)梁庚尧:《北宋元丰伐夏战争的军粮问题》,《宋史研究集》,第26辑,台北:宋史座谈会,1997年,第158页。
    (46)《宋史》卷486《夏国下》,第14010页。
    (4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6,康定元年正月丁丑-己卯,第2967-2968页。
    (4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1,庆历元年二月己丑-癸巳,第3100-3101页。
    (49)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标点本,第 225页。
    (50)吴儆:《竹洲集》卷2《论广西帅臣兼知漕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1142册,第218页下栏。
    (51)孙逢吉:《职官分纪》卷35《将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影印本,第663页上栏。
    (52)马端临:《文献通考》卷61《职官十五·安抚使》,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缩印本,第558页。
    (53)参见雷家圣:《北宋禁军编制的演变与“置将法”的实施》,《史学汇刊》第34期,2015年12月,第99-124页。
    (54)李华瑞:《宋夏关系史》,第165-167页。
    (5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6,康定元年正月壬申,第2967页。
    (5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庆历二年闰九月庚寅-辛卯,第3301-3302页。
    (57)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726册,第427页上栏-第429页下栏。
    (58)《宋史》卷15《神宗纪二》,第284页。
    (5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6,元丰四年九月己亥,第7643页。
    (6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6,元丰四年九月壬子,第7653-7654页。
    (6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己丑,第7709-7710页。
    (6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己亥,第7716-7717页。
    (6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甲申,第7701页。
    (6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丙戌,第7705页。
    (6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甲申,第7702页。
    (6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丁酉,第7715页。
    (6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乙酉,第7704页。
    (6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戊子,第7707页。
    (69)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2,第414页下栏-第423页下栏。
    (70)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3,第446页下栏。
    (7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庚寅,第7711页。
    (7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庚寅,第77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