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后下”的现代演变与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odern evolution and thinking of later- decocting method of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 作者:杨诗龙 ; 王业静 ; 钱凯 ; 彭超 ; 王世华 ; 郭昌洪
  • 英文作者:YANG Shilong;WANG Yejing;Qian Kai;PENG Chao;WANG Shihua;GUO Changhong;Department of Pharmacy,Jing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Hubei Province;
  • 关键词:青蒿 ; 后下 ; 演变 ; 用法
  • 英文关键词:Artemisiae Annuae Herba;;later-decocting;;evolution;;application method
  • 中文刊名:SHZZ
  •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6-10
  • 出版单位:上海中医药杂志
  • 年:2019
  • 期:v.53;No.593
  • 基金: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荆科技发(2017)39号-120]
  • 语种:中文;
  • 页:SHZZ201906015
  • 页数:4
  • CN:06
  • ISSN:31-1276/R
  • 分类号:52-54+59
摘要
通过分析青蒿用法"后下"的现代演变规律,并结合古今文献及现代成分研究进展,认为"后下"忽视了青蒿"清虚热"等重要功效,且与诸多古今临床用法相冲突;青蒿"后下"与否应当与其不同的功效和应用目的相对应,而不是进行统一规定。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odern evolution rule of the "later-decocting method" of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and modern composi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later-decocting method" neglects the important efficacy of "clearing up deficiency heat" of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and conflicts with many clinical use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later-decocting method" of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should correspond to its different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purpose, rather than uniform regulation.
引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版):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3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版):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6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版):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7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一部[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9.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58.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4.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9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25.
    [11]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上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56.
    [12]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EB/OL].[2018- 12- 01].http://zy.yaozh.com/paozhi/file/tjpz2012/00379.pdf.
    [13]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EB/OL].[2019- 12- 01].http://zy.yaozh.com/paozhi/file/tjpz2005/372.pdf.
    [14]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山东省中草药炮制规范[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5:207.
    [15] 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M].济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71.
    [16]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0.
    [17]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黑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7.
    [18] 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中药炮制标准[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1.
    [19]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4:333- 334.
    [20]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301.
    [21] 甘肃省卫生局.中药炮制规范[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198- 199.
    [22]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60.
    [23]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6.
    [2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13.
    [25]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81- 282.
    [26] 江苏省卫生局.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24.
    [27]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5.
    [28]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06.
    [29] 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01.
    [30]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56.
    [31] 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中药炮制规范[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72.
    [32]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3.
    [33] 四川省卫生局.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131.
    [34] 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278.
    [35]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2006年版)[EB/OL].[ 2018- 12- 01].http://zy.yaozh.com/paozhi/file/cqpz2006/476.pdf.
    [36] 贵州省革民委员卫生局.贵州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5:123.
    [37] 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69.
    [38]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2.
    [39] 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28.
    [40]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7.
    [41] 王宗德,孙芳华.青蒿素理化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 (4):606- 611.
    [42] 张秋红,朱子微,李晋,等.中药青蒿化学成分与种植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导报,2011,8(19):10- 12.
    [43] 曹慧,李国庆.青蒿素类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应用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44(2):84- 86.
    [44]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241.
    [45] 刘云鹏.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云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1.
    [46] 吕侠卿.中药炮制大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2.
    [47] 吴蜀瑶,李敏,王佳黎.黄花蒿植株不同组织中挥发油及青蒿素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42- 44.
    [48] 祝叶华.青蒿素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5,33(20):36- 41.
    [49] 王孝涛.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72- 37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