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媒介环境与出版文化遗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edia Environment and Publish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 作者:尚莹莹
  • 英文作者:Shang Yingying;
  • 关键词:大数据 ; 媒介环境 ; 出版的知识化转向 ; 出版文化遗产 ; 全史料数据库
  • 英文关键词:big data;;media environment;;intellectualization of publishing;;publishing cultural heritage;;historical database
  • 中文刊名:ZCBS
  •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Publishing in China
  • 机构: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出版博物馆筹建办公室;
  • 出版日期:2019-06-20
  • 出版单位:中国出版史研究
  • 年:2019
  • 期:No.16
  • 语种:中文;
  • 页:ZCBS201902010
  • 页数:9
  • CN:02
  • ISSN:10-1176/G2
  • 分类号:68-76
摘要
全球信息技术产业进入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秩序新时代,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加速,媒介环境向人与自然融合共进的全景沉浸形态过渡。出版是中国历史上主流的媒介形态,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在大数据支持下的人性化媒介环境下,出版活动出现了明显的知识化转向。本文主要探讨了新的媒介形态环境与出版文化的互动影响,以及在大数据时代,出版文化遗产新的产生、保存和研究方式。
        The world's IT industry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digital order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anthropotropic trend" has picked up speed in media evolution, and the media environment is shifting to a panoramic immersive form in which human and nature co-progress in an integrative way. Publishing, as a mainstream media form in China's history, has influenced and even in a sense shaped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spiritual valu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anthropotropic media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big data, there has been clear intellectualization of publish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w media form and the publishing culture, and the new ways of producing, preserving and researching publish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引文
(1)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论述文字对人类文化形态的影响:“书写是关于远方的重大象征,所谓远方不仅指扩张距离,而首先是指持续、未来和追求永恒的意志。说话和听话只发生在近处和现在,但通过文字则一个人可以向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甚至还没有生出来的人说话。一个人的声音在他死后数世纪还可以被人听到。”
    (2)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环境学派的开创者,预言了互联网和地球村的出现。相关论述见《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8—36页。
    (3)美国科学家马克·威瑟1991年在《21世纪的计算》(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一文中首先提出“泛在计算”,意指云计算时代计算机融入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地、看不见地为人类服务。
    (4)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5)[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著,马慧译:《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版。
    (6)黄鑫:《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总量全球占比将达20%》,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9年2月21日。
    (7)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1979年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中首次提出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在《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详尽论述了媒介演进的两大规律。
    (8)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9)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概念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一书中提出。作者认为,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信息面变得狭窄而固定化。引自www.mbalib.com/wiki/信息茧房。
    (10)李伯重:《大数据与历史研究》,见付海晏、徐剑主编《大数据与历史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3—17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