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登南纪楼》诗作于江陵新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New Research on the Poem "On Nan Ji Tower" Written by Hu Yin in Jiangling
  • 作者:夏增民 ; 王星
  • 英文作者:Xia Zengmin;Wang Xing;
  • 关键词:胡寅 ; 《登南纪楼》 ; 南纪楼 ; 江陵
  • 英文关键词:Hu Yin;;On Nan Ji Tower;;Nanji Tower;;Jiangling
  • 中文刊名:DYWJ
  • 英文刊名:Regional Culture Study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7-25
  • 出版单位:地域文化研究
  • 年:2019
  • 期:No.13
  • 语种:中文;
  • 页:DYWJ201904005
  • 页数:8
  • CN:04
  • ISSN:22-1424/G0
  • 分类号:32-38+159
摘要
关于胡寅《登南纪楼》一诗中"南纪楼"的地望,曾有汉阳说、峡州说、江陵说等三种说法。然纵观胡寅一生,其人并未到过峡州;再细考《登南纪楼》文本,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实际上是胡寅在绍兴十四年(1144)回家乡荆门时的所见所闻。因而,胡寅《登南纪楼》楼一诗实乃胡寅于绍兴十四年(1144)在江陵所作,诗中"南纪楼"当是江陵南纪楼无疑。
        There have been three kind of views on the grography location of the "Nan Ji Tower" which was a poem written by Hu Yin, such as Hanyang theory, Xiazhou theory and Jiangling theory. However, throughout his life, Hu Yin has never been to Xiazhou.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 text of " On Nan Ji Tower ", the scene described in the poem is in fact was what Hu Yin saw and heard when he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of Jingmen in the 14 th year of Shaoxing(1144). Therefore, Hu Yin's poem " On Nan Ji Tower " was actually written by Hu Yin in Shaoxing in the 14 th year(1144) in Jiangling, and the "Nanji Tower" in the poem is undoubtedly Jiangling Nanji Tower.
引文
(1)详参梁志平《宋人胡寅〈登南纪楼〉诗写作地点证误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2期。
    (1)(宋)胡寅撰,容肇祖点校:《斐然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22页。
    (2)(宋)祝穆著,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522页。
    (3)(明)曹学佺撰:《大明一统名胜志》卷8,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崇祯三年自刻本。按,其述杨炯《荆门山诗》,误,当为《西陵峡》。又按,曹学佺南纪楼得名之说,较为后出,其可靠性令人生疑。
    (4)(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大清一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60页。按,东湖县为宜昌府附郭县。
    (5)(清)许鸿磐撰:《方舆考证》,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清济宁潘氏华鉴阁本,第2733页。
    (6)(宋)胡寅撰,容肇祖点校:《斐然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410页。
    (7)(宋)胡寅撰,容肇祖点校:《斐然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410页。
    (1)那么该诗是否可能作于建炎二年(1128)的寒食节呢?就目前而言,没有直接的史料佐证其有无。容肇祖《胡寅年谱》(载《斐然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655页)和马辛民《胡寅年谱及诗系年》(载《古典文献研究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34页)对胡寅建炎二年(1128)春夏之交这段时间的活动也均无详细考述,或考证无果。
    (2)(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453页、第711页。
    (3)(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722页。关于此次起义范围,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37,熊克《中兴小记》卷8与《要录》记载相同。
    (4)(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444页。
    (5)(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444页。此处二渠魁不包括钟相,当指钟相下属,史载,钟相乃建炎四年(1130)在湖南为向子諲所杀。
    (6)(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722页。
    (1)(宋)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卷1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56页。
    (2)(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208页。
    (3)(宋)王象之撰,李勇先点校:《舆地纪胜校点》,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28页。
    (4)(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216页。
    (5)(唐)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97页。
    (6)(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146“山南东道五·荆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836页。
    (7)(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虞信棠、金良年整理:《梦溪笔谈校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1页。
    (8)(清)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46页。
    (9)(明)李贤纂修:《大明一统志》,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006页。
    (1)(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217页。
    (2)(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208页。
    (3)(明)曹学佺撰:《大明一统名胜志》卷8,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崇祯三年自刻本。
    (4)胡寅可能在江陵城眺望到了真实的湖泊港口,这些湖泊港口很容易让他联想到远在东南方的洞庭湖,如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6江陵县“彭田港”条:“在滕货山下,水泛时通洞庭”,又“焦山港”条:“在县东六十里,通洞庭”,江陵水系与洞庭水系的内在联系,或许是引起胡寅诗思的潜在诱因,见(明)吴廷举等: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94页。
    (5)此次北还,其父胡安国已经离世,故有此言。
    (6)(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359页。
    (7)(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369页。
    (8)(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40页。
    (1)(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428页。
    (2)(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886页。
    (3)见梁志平《宋人胡寅〈登南纪楼〉诗写作地点证误及相关问题》。但必须指出的是,以巫峡与洞庭的相对位置来推测诗歌写作地点,看起来直接有效,却是不严谨的。因为在宋人诗歌中,太湖也经常被称作洞庭,如苏轼在《洞庭春色赋》中写太湖就有:“垂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句;而米芾《垂虹亭》亦用“断云一片洞庭帆”句来描写太湖景色。若胡诗所言之洞庭指太湖,则据此就不能轻易否定南纪楼之在汉阳。不过,以洞庭比太湖一般是有条件的,胡寅将洞庭与巫峡并提,实际是在楚地语境中构筑诗歌,并没有涉及吴地之太湖,此处之洞庭当仍指今之洞庭湖。
    (4)(宋)祝穆著,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491页。
    (5)《宋诗纪事补遗》卷91还载有“蔡纯仁”的《南纪楼》诗残句,诗云:“岷江浩浩接天浮,清汉东流遂合流。”见(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91,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清光绪刻本,第1010页。
    (6)(明)吴廷举等撰: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259页。
    (7)(明)陆应阳撰:《广舆记》卷14,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清乾隆刻本。
    (8)(明)李贤等纂修:《大明一统志》,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11页。
    (1)(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894页。
    (2)(明)朱衣等著,姚传刚等点校:嘉靖《汉阳府志》,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年,第108页。
    (3)(明)曹学佺撰:《大明一统名胜志》卷2,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崇祯三年自刻本。
    (4)(清)夏力恕等纂修:《湖广通志》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第117页。
    (5)(清)夏力恕等纂修:《湖广通志》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第7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