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领县属州”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Lingxian Shuzhou”(领县属州) of Yuan Dynasty
  • 作者:朱江琳
  • 英文作者:ZHU Jiang-lin;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关键词:元代 ; 领县属州 ; 分布格局 ; 领属情况
  • 英文关键词:Yuan Dynasty;;Lingxian Shuzhou(领县属州);;distribution pattern;;the situation of subordinative relation
  • 中文刊名:SHXZ
  • 英文刊名: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 机构: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01
  • 出版单位:史学集刊
  • 年:2018
  • 期:No.174
  • 语种:中文;
  • 页:SHXZ201801007
  • 页数:11
  • CN:01
  • ISSN:22-1064/K
  • 分类号:66-76
摘要
"属州"是元、明以及清前期存在的地方政区。通过对元代路或散府下辖领县属州的沿革过程、时空变迁、领属情况及设置利弊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探讨,得出有元一代前后共设"领县属州"数155个,其中前代之州演变为元代属州者居多,占总数的67.74%,在经历至元到成宗初年置废频繁期后,属州数趋于稳定,直到至顺元年无大变更。受地理、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形成至顺元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属州分布格局。元代"领县属州"之设有助于克服路或散府因管理幅度过大而对所辖区域难以有效管理的弊端,但属州领县数均较少,这与其作为统县政区不甚吻合。元代为属州发展的雏形阶段,其"领县属州"多为明代承袭并有所完善和发展。
        "Shuzhou"(属州) refers to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zones in Yuan,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formatting time,the evolution process,the change in time and space,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Lingxian Shuzhou"(领县属州),and argues that there are 155 "Lingxian Shuzhou"in Yuan Dynasty,among which the number of former Dynasties' Zhou which evolved into "Lingxian Shuzhou "of Yuan Dynasty accounted for 67. 74% of the total. After the frequent change of Zhiyuan(至 元) period and the early years of Chengzong(成宗),the number of "Lingxian Shuzhou"is stable until the first year of Zhishun(至顺).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geography,history,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Lingxian Shuzhou"formed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setting up of "Lingxian Shuzhou"helped Lu(路) government to sha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unties,but there are few Xian(县,county) which were administrated by the "Lingxian Shuzhou",and this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Xian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uzhou"is in the embryonic stage in Yuan Dynasty,"Lingxian Shuzhou"wer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the Ming Dynasty.
引文
(1)参见华林甫:《清前期“属州”考》,刘凤云等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
    (2)参见施剑:《明代“属州”考》,待刊。
    (3)参见华林甫:《清前期“属州”考》,刘凤云等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第173页。
    (4)《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346页。
    (5)参见李治安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6)参见李治安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第9-10页。
    (7)参见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版,第42-43页。
    (8)腹里地区有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的个例,如《元史》卷五八《地理一》载:“上都路,领院一、县一、府一、州四。州领三县。府领三县、二州,州领六县。”(第1349-1350页)
    (1)参见李治安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第1页。
    (2)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中国行政区划沿革》一书中提出“两千年三循环”之观点。(上海书店2009年版,第16页)
    (3)(元)孛兰肹等撰,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66年版。
    (4)(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宋元地理志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学界现有的关于元代政区的研究论著较多,既有通论性著作,也有区域历史研究成果。通论性著作主要有王颋《元代行政地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历史系,1989年)、陈高华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中国行政区划沿革》、李治安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李治安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张金铣《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在20世纪80年代,始有学者分区域研究元代政区,主要有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李治安《元代中原投下封地置路州发微》(《蒙古史研究》第三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历史系,2003年)、李治安等《元代华北地区研究---兼论汉人的华夷观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孔明丽《元代中书省政区职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09年)、周芳《元代云南政区设置及相关行政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温海清《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等。
    (6)参见张金铣:《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第221页。
    (7)详见朱江琳:《元代“散州”名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期,第68-80页。
    (1)《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49页。
    (2)《元史》卷六〇《地理志三》,第1428页。
    (3)参见《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7页;《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51页。
    (1)《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227页。
    (2)(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第304页。
    (3)(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第239页。
    (4)(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第263页。
    (5)《元史》卷三《宪宗本纪》,第47页。
    (6)《元史》卷八《世祖本纪》,第160页。
    (7)《元史》卷六《世祖本纪》,第107页。
    (1)《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49页。
    (2)《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71-1372页。
    (1)笔者据表4统计数字,并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之“元时期全图二”为底图绘制。
    (2)参见《元史》卷九一《百官志七》,第2308页。
    (3)谭其骧:《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一文认为,《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元史·地理志》所载“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当改为“女直水达达”等路,今据改。参见谭其骧:《长水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28-330页。
    (4)《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第1400页。
    (1)《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载:“元廷于至元十三年至十七年模仿北方路的建置规模,在江南改制了一百余个路,几乎发展到‘每州皆为路’的地步。”(第11页)
    (2)《元史》卷九一《百官志七》,第2317页。
    (3)《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第1492页。
    (4)详见朱江琳:《元代“散州”名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辑。
    (5)参见《元史》卷六〇《地理志三》,第1434、1441页。
    (6)参见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之“元代省及宣政院等所属宣慰司一览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6页。
    (7)参见陆韧:《元代宣慰司的边疆演化及军政管控特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32页。
    (1)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前言”,第1页。
    (2)《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47页。
    (3)《元史》卷九一《百官志七》,第2316页。
    (4)《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56页。
    (5)《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第1362页。
    (6)《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第1418-1419页。
    (1)参见施剑:《明代“属州”考》,待刊。
    (2)据高茂兵《府的沿革地理研究》一文,“元代曾共有府125个,其中新设的府有52个,沿袭前代的有73个。而原125个府经过沿革或置废,截止后至元四年仅有37个,即《地理志》记载的33个中减去2个误载的潼川府、怀德府,加入漏载的大兴府、开平府、蔚昌府、顺宁府、木来府和东川府”。(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13年,第50页)
    (3)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些许不领县的属州。
    (1)参见施剑:《明代“属州”考》,待刊;华林甫:《清前期“属州”考》,刘凤云等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第169-214页。
    (2)参见施剑:《明代“属州”考》,待刊;华林甫:《清前期“属州”考》,刘凤云等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第169-21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