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浙江曹娥江河口泥沙坍涨与水环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ediment Collapse-Silt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Cao’e River Estuary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 作者:耿金
  • 英文作者:Geng Jin;Institute of Southwest Environmental History,Yunnan University;
  • 关键词:三江闸 ; 宣港 ; 东江塘 ; 沙地 ; 动态平衡
  • 英文关键词:Sanjiang Gate;;Xuangang;;Seawall of Dongjiang;;Coastal sand;;Dynamic balance
  • 中文刊名:ZGL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机构: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7-10
  • 出版单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年:2019
  • 期:v.34;No.132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20世纪云南水田演变与生态景观变迁研究”(18CZS06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DA158)
  • 语种:中文;
  • 页:ZGLD201903004
  • 页数:11
  • CN:03
  • ISSN:61-1027/K
  • 分类号:37-47
摘要
清乾隆年间,钱塘江主泓北移北大门,山会平原北部三江闸外曹娥江河口处的泥沙逐渐淤涨,同治年间,闸外泥沙已严重影响内河泄水。同治五年,地方官员为泄水开掘宣港以分流曹娥江,却导致三江闸外泥沙再次淤涨,闸港阻塞更趋严重。河口泥沙治理,受曹娥江出水河道摆动影响,河道走向变化又影响两岸沙地坍涨与江塘安危。当地一直在寻求河口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平衡既包括长时段上的治水措施与水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也包括此过程中形成的泄水与治沙、保塘与护沙等多方矛盾关系。
        During the Qing Emperor Qianlong's reign, the main course of Qiantang River moved to the north gate, and the sediment at the Cao'e River estuary outside the Sanjiang Gate in the north of Shanhui Plain gradually swelled. The sedimentation outside the gate during the Tongzhi reig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inland river discharge. In the fifth year of Tongzhi, local officials diverted Cao's River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to divert the water. However, the sediment outside the Sanjiang Gate was once again silted up, and the blockage of the gate was more serious.In addition, the sediment treatment of the estuary was affect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the outflow channel of the Cao'e river, and the change of the channel trend also affected the collapse and swelling of the sandy land on both sides and the safety of the river pond.The local people had been seeking for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nature-human ecosystem of the estuary, which included not onl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term water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and control, pond protection and sand protection.
引文
①耿金:《13-16世纪山会平原水乡景观的形成与水利塑造》,《思想战线》2018年第3期。
    ②《核议建新三江闸》,《浙江省建设月刊》1935年第9卷第2期,第16-17页。
    (1)[清]韩振:《绍兴三江闸考》,[清]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116《工政》22,清光绪十二年思补楼重校本。
    (2)陈吉余:《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陈吉余著:《陈吉余(伊石)2000:从事河口海岸研究55年论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3)陈吉余:《关于曹娥江河口滩地围垦的意见》,陈吉余著:《陈吉余(伊石)2000:从事河口海岸研究55年论文选》,第147-156页。
    (4)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地理学报》1962年第3期;[日]佐藤武敏:《明清時代浙東におげる水利事業——三江閘を中心にー》,《东洋学集刊》1968年10月;陈鹏儿:《绍兴平原现代河网水系形成的探讨》,《浙江水利科技》1981年第4期;耿金:《9-13世纪山会平原水环境与水利系统演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3期;张权:《泄洪与遏潮:明清时期萧绍平原西小江治理与区域水环境演变(1368—1759)》,《史林》2018年第1期。
    (5)[清]程鹤翥辑著:《闸务全书》上卷《郡守汤公新建塘闸实迹》,冯建荣主编:《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扬州)广陵书社,2014年,第26页。
    (6)汪家伦、蒋锡良:《古代绍兴三江闸述略》,《中国水利》1983年第3期。
    (7)浙江省水利局:《修筑绍兴三江闸工程报告》,《浙江省建设月刊》1933年第11期,第30-46页。
    (8)[清]朱定元:《海塘节略总序》,[清]查祥:《两浙海塘通志》卷二,清乾隆刻本。
    (9)陈吉余:《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陈吉余(伊石)2000:从事河口海岸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第196-197页。
    (10)[民国]周嘉烈:《记拦潮坝》,王世裕编:《塘闸汇记》,冯建荣主编:《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14-315页。
    (11)《电呈疏掘三江闸港经费在借款内核拨文》(9月16日),《绍萧塘闸工程月刊》1926年第1期,第33-34页。
    (12)《天人远近说》,《申报》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三十日,第1版。
    (13)《申报》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初四日,第9版。
    (14)《申报》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初四日,第9版。
    (15)[民国]魏颂唐编:《浙江经济纪略》,1929年铅印本,载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选编:《民国浙江史料辑刊·第一辑》第二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第226页。
    (16)《申报》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月初五日,第3版。
    (17)《申报》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一月二十六日,第2版。
    (18)《申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初十日,第2版。
    (19)《申报》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初四日,第2版。
    (20)《申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二十六日,第2版。
    (21)《申报》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18日,第10版。
    (22)《浙江巡抚王凯泰奏禀浙抚勘明三江闸宣港淤沙文(同治五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1页。
    (23)《浙江巡抚马新贻奏勘办绍兴闸港疏浚折(同治五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0页。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十五册(同治四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88页。
    (25)[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扬州)广陵书社影印,2004年,第3338页。
    (26)《浙江巡抚马新贻奏勘办绍兴闸港疏浚折(同治五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0页。
    (27)《浙江按察使王凯泰禀浙抚勘明三江闸宣港淤沙文(同治五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1页。
    (28)《浙江按察使王凯泰禀浙抚勘明三江闸宣港淤沙文(同治五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2页。
    (29)[清]朱阜:《重建山西闸碑记(康熙九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49页。
    (30)《黄草沥闸》,《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78页。
    (31)《绍兴知府李寿榛重浚三江闸港碑记(同治七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7页。
    (32)《绍兴知府李寿榛重浚三江闸港碑记(同治七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7页。
    (33)[清]宗能:《拟修三江闸议》,《经世报·农政》,1897年汇编二,第169-172页。
    (34)[清]宗能:《拟修三江闸议》,《经世报·农政》,1897年汇编二,第169-172页。
    (35)《宗能述三江闸私议》,《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88页。
    (36)耿金:《9-13世纪山会平原水环境与水利系统演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3期。
    (37)《绍兴政治研究社上会稽县陈令陈述徐家堰外护沙应谋防护书(1910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13页。
    (38)《绍兴县议会咨绍兴县知事请移知上虞县会议疏浚东塘西汇觜沙角涨沙文(1912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96页。
    (39)《疏掘辽江始末记(1911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93页。
    (40)《绍兴政治研究社上会稽县陈令陈述徐家堰外护沙应谋防护书(1910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14页。
    (41)《东江塘水利会会长阮廷渠呈浙省抚藩及宁绍台道:请掘徐家堰对岸沙角文(1911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93页。
    (42)《绍兴县议会咨绍兴县知事移知上虞县会议,疏掘东江塘西汇觜沙角涨沙文(1912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96页。
    (43)《疏掘辽江始末记(1911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295页。
    (44)《绍萧两县水利联合会研究会议决沈一鹏陈请修埂保塘并浚复宣港闸道案·附录(1919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01页。
    (45)《绍萧两县水利联合研究会议决沈一鹏陈请修埂保塘并浚复宣港闸道案·附录(1919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01页。
    (46)《绍萧两县水利联合研究会议决沈一鹏陈请修埂保塘并浚复宣港闸道案·附录(1919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00页。
    (47)《绍萧两县水利联合研究会议决沈一鹏陈请修埂保塘并浚复宣港闸道案·附录(1919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00页。
    (48)《绍萧两县水利联合研究会议决沈一鹏陈请修埂保塘并浚复宣港闸道案·附录(1919年)》,《塘闸汇记》,《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册,第303页。
    (49)《申报》民国元年(1912)12月22日,第6版。
    (50)《申报》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16日,第11版。
    (51)《申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31日,第9版。
    (52)《呈为呈复会勘开掘宣港情形祈鉴核施行由》,1936年9月19日,浙江省档案馆藏,档案号:L098-2-519。
    (53)萧绍塘闸工程处:《电为三江闸港被大潮淤塞情形及雇工挖掘开工日期报请核备由》,1939年10月27日,浙江省档案馆藏,档案号:L098-2-519。
    (54)《为奉派会同绍兴县政府钱清盐场公署调度童家塔、沥南乡盐民开掘宣港纠纷,拟呈办法具报由》,1949年1月11日,档案号:L098-02-297。
    (55)[法]魏丕信撰,魏幼红译:《水利基层设施管理中的国家干预——以中华帝国晚期的湖北省为例》,陈峰主编:《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14-650页。
    (56)[英]伊懋可著,梅雪芹、毛利霞、王玉山译:《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3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