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基督徒学生团契的社会服务活动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on the Social Service Activities of Christian Student Fellowship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Yanda Christian Fellowship
  • 作者:吕飞跃
  • 英文作者:Lv Feiyue;
  • 关键词:燕大 ; 团契 ; 学生 ; 社会服务
  • 中文刊名:RELI
  • 英文刊名: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世界宗教文化
  • 年:2019
  • 期:No.117
  • 语种:中文;
  • 页:RELI201903022
  • 页数:7
  • CN:03
  • ISSN:11-3631/B
  • 分类号:152-158
摘要
团契(Fellowship)作为基督教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在初期教会时代就已经存在,它被引进中国并冠以"团契"之名是在1920年代以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非基督教运动迫使教会学校寻求自由而非强制组织的宗教模式,燕大基督教团契因此得以建立。由于燕大团契受到当时基督教世界兴起的社会福音运动影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到1930年代,其他教会学校也模仿燕大建立了团契组织,并进行社会服务,故燕大团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即以燕大基督教团契为个案,对其所进行的社会服务活动的历史与内容进行考察,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引文
(1)宝广林:《基督教办学校应有的目的与办法》,《真理与生命》1926年第1卷第10期,第283页。
    (2) YJ1932013,北京大学档案馆燕京大学档案,蒋文汉在世界学生基督教协会上的报告。
    (1)《燕大基督教团契学生部》,《燕大月刊副镌》第1卷第3期,1927年,第24页。
    (2)《燕大基督教团契组织表》,《燕大团契声》第1卷第1期,1929年11月15日,第10页。
    (3)《服务部概况》,《燕大团契声》,1929年12月15日,第13页。
    (4)张学渊:《服务部》,《燕大团契声》第1卷第1期,1929年12月15日,第14页。
    (5)徐宝谦:《1933到1934年燕大宗教生活回顾》,《燕大团契声(1933—1934年刊)》,1934年5月10日,第3页。
    (6)《燕大基督教团契预算》,《燕大团契声》第1卷第1期,1935年11月20日,第35页。
    (7)赵紫宸:《燕大基督教团契述略》,《真理与生命》第6卷第7期,1932年,第22页。
    (8)马文绰:《工友俱乐部工作报告》,《燕大团契声》(1933—1934年刊),1934年5月10日,第23、24、25页。
    (9)见《燕大基督教团契收入支出预算总表1935—1936》,《燕大团契声》第1卷第1期,1935年11月14日,第38页。
    (10)《燕大基督教团契》,见燕京大学校友会编写委员会编:《燕京大学史稿(1919—1952)》,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465页。
    (11)魏永清:《关于燕大基督教团契》,《燕大团契声》第1卷第1期,1938年12月25日,第9页。
    (1)李如祺太太:《社会服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年报(1940—1941)》,1940年,第17、18页;真:《社会服务委员会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年报(1939—1940)》,1940年,第15、16页。
    (2)《团契暑期服务成绩,报告会于七日晚举行,到司徒校长等卅余人》,《燕京新闻》,1939年9月15日,第四版。
    (3)李荣芳:《燕大基督教团契总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年报(1939—1940)》,1940年,第2页。
    (4)《燕大基督教团契本届职员选出,涂莹光当选主席》,《燕京新闻》第9卷第8期第三版,1942年10月31日;关于团契职员选举详见后文附录5。
    (5) YJ1943005北京大学档案馆燕京大学档案,见梅怡宝给Mebrierde的信,就燕大内部宗教活动燕大迁成都后的前途,如何继续和美国保持联系等事宜的信函,1943年4月10日。
    (6)《儿童乐园,燕大团契与卫公理会合办》,《燕京新闻》第9卷第21期第四版,1943年4月3日;《燕大团契热心社会服务,平民补习班下周起上课,工作人员由同学担任》,《燕京新闻》第9卷第23期第二版,1943年4月17日。
    (7) YJ1947044北京大学档案馆燕京大学档案,《燕大基督教团契迎新特刊》,《燕大基督教团契与工作计划》,第6页
    (8)叶道纯、朱宣慈:《燕京大学的社会福利工作》,见燕京大学校友会编写委员会编:《燕京大学史稿(1919—1952)》,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582页。
    (1) YJ1936010北京大学档案馆燕大京大学档案,见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实验村”计划草案及乡村教会工作之文章,陈雪冬:《平西蓝淀厂教会工作状况》。
    (2) YJ1936010北京大学档案馆燕大京大学档案,乡村教会工作之文章,陈雪冬:《平西蓝淀长教会工作情况》,第33—35页。
    (3) YJ1936010北京大学档案馆燕京大学档案,祁心格:《燕大宗教学院实验村计划草案(实验村计划草案:农村教会班)》,第1、2、3页。
    (4) YJ1931001北京大学档案馆燕大京大学学档案,见《宗教学院毕业生同学录名录》,燕大宗教学院历年毕业人数约在10人左右。
    (1)《本校团契组织挂甲屯试验区,增加同学服务机会,筹备先成立一小学》,《燕京新闻》第6卷第21期第二版,1940年3月2日。
    (2)《团契主办之燕西小学已开学,李荣芳魏永清等莅临,本校同学十余人任教》,《燕京新闻》第6卷第2期第二版,1940年3 月16日。
    (3)《燕西小学募款达三百余元》,《燕京新闻》第7卷第14期第五版,1940年11月11日。
    (4)魏永清:《本年的燕大基督教团契》,《燕大基督教团契年报(1940—1941)》,1941年,第4、5页。
    (5)《燕大团契主办燕西小学组织一斑》,《燕大基督教团契旬刊》第1卷第2期,1940年10月5日,第2页。
    (6)《燕西小学近况》,《燕大基督教团契旬刊》第1卷第9期,1940年12月15日,第3页。
    (7)马文绰:《工友俱乐部报告》,《燕大团契声(1933—1934)》,1934年5月10日,第24页。
    (8)《社会服务委员会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年报(1938—1939)》,1939年,第32页;李如祺太太:《社会服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年报(1940—1941)》,1940年,第17、18页。
    (1)《团契社会服务会创办燕西小学》,《燕京新闻》第7卷第23期第三版,1941年3月15日。
    (2)《工友演剧为燕园小学筹款》,《燕京新闻》第7卷第30期第三版,1941年5月10日。
    (3)成:《燕园小学征求教员》,《燕大基督教团契旬刊》第3卷第1期,1941年9月25日,第3页。
    (4)《团契服务成绩燕园小学蒸蒸日上,创办小型妇孺浴室》,《燕京新闻》第8卷第8期第四版,1941年10月25日。
    (5)李荣芳、魏永清、王钟翰:《暑期社会服务征求工作人员书》,《燕大基督教团契暑期社会服务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1939年,第3、4页。
    (6)《燕大基督教团契暑期社会服务工作报告》,燕大基督教团契,1939年、1940年。
    (7)《燕大基督教团契》,见燕京大学校友会编写委员会编:《燕京大学史稿(1919—1952)》,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465 页。
    (1)《服务部概况》,《燕大团契声》,1929年12月15日,第13页。
    (2)《团契的使命与生活》,燕大基督教团契,1941年7月,第25—37页。
    (3)[美国]刑军:《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1919—1937)》,赵晓阳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2页。
    (4)左芙蓉:《社会福音·社会服务与社会改造》,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5)[美国]饶申布士:《饶申布士社会福音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39页。
    (6)[美国]饶申布士:《饶申布士社会福音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88—393页。
    (7)叶楚生:《致燕大团契契友书》,《燕大团契声》第1卷第2期,1935年12月24日,第6、7页。
    (8) YJ1936010北京大学档案馆燕大京大学档案,乡村教会工作之文章,隋立英:《乡村教会工作》,第15、1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