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质学说与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与预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门丹阳 ; 张治祥
  • 关键词: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 体质学说 ; 防治
  • 中文刊名:ZXJH
  • 英文刊名: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4-08
  • 出版单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 年:2019
  • 期:v.7
  • 语种:中文;
  • 页:ZXJH201910008
  • 页数:2
  • CN:10
  • ISSN:11-9336/R
  • 分类号:22+26
摘要
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IST),属中医心悸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心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体质学说认为个人体质类型可以决定人体对一些治病因素的易感性,机体患病的类型也受其影响。当前西医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对比资料尚少,一般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为了更加全面的防治该病,通过中医体质学说探究体质与IST的关系,结合中医传统辨证论治,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举案例进行临床论证。
        
引文
[1]孙育民.2015年美国心律学会诊断和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不恰当窦性心动过速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专家共识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6,37(11):731-734.
    [2]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J].2002.
    [3]解新星,侯应龙.窦性心动过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1):71-73.
    [4]孙育民.2015年美国心律学会诊断和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不恰当窦性心动过速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专家共识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6,37(11):731-734.
    [5]何裕民.体质研究-现时代中西医学的最佳交融点[J].医学与哲学(A),1996(6):288-291.
    [6]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7]Olshansky B,Sullivan R M.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3,61(8):793-8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