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徽长山地热成因模式分析与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天然、环保、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综合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完全符合中央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2013年提出的"找热模式——基底隆起(正向构造)聚热型地热成因模式"已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单位科技查新认可。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具有新颖性,属于地学类的科技创新。利用该"找热模式"寻找隐伏地热资源,突破了以往"就热找热"原则的瓶颈和局限,为在地热盲区寻找隐伏地热资源,指明了方向,加快了地热资源勘查步伐。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下杨子准地台和北淮阳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任继舜,1980)近南北向的吴集断裂为其西部边界,断裂西侧即为长山隆起。著名的霍邱铁矿位于隆起构造之中,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块。吴集断裂在区域上是夏(邑)-涡(阳)-麻(城)断裂的组成部分,该断裂总体走向近南北,在盆地西缘出露长度约60千米,它北起颖上县南照集,向南断距减小,与肥中断裂相交,其上盘为四十里长山,出露太古宇至下古生界地层。安徽长山地热田基岩为前震旦系霍邱群花园组(Ar4h)变质岩,揭露的主要岩性为碎裂状条带混合岩,混合岩化绿泥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含透闪角闪斜长变粒岩、斑杂状似眼球状混合岩等。第四系盖层厚度大于320m,主要岩性为粘土、粉土、泥质岩韵律层等。巨厚的第四系成为良好的隔热盖层。依据大地构造环境与深部地壳结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安徽长山地热田为地热正常区,属于非火山型地热资源,地壳上部不存在局部特殊热源,诸如未固结的岩浆房等。安徽长山地热田的"热源"为来自地球深部的大地热流(地幔热),由于重力作用和静水压力,热流在向地壳浅部传导运移过程中,易于向基底隆起、凸起、拱起、地垒、背斜及大断裂构造的上升盘等一系列正向构造单元集中、汇聚,在有利的断裂构造控制和作用下,热流再重组、再分配,进而演变成"基底隆起(正向构造)聚热型地热成因模式"形成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安徽长山隐伏地热资源。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