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民行为特征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是乡村规划建设的重点,村民行为习惯与生活需求是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根据对村民行为特征的观察记录进行定量研究,村民在公共空间的分布有以下特点:分散分布、层级明确、沿街分布、局部放大、男女有别、对日照敏感。根据空间属性将村民分布的公共空间分为公园广场、道路交叉口、胡同口、住宅门口及檐下、商店门口五类和村域、片区、街巷三个层级,并根据交往发生频率确定乡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重点。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要沿机动车较少的主街布置、重视道路交叉口与胡同口等局部放大、要在全村范围内分散布置、均衡层级、并考虑日照因素。必须要从微观上仔细考虑村民的行为习惯与生活需求,才能创造出宜居、有效利用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
引文
[1]Goheen P.G..Public space and the geography of the modern city[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8,22(4):479-496.
    [2]Habermas Jürgen.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3]Németh J..Controlling the Commons:How Public Is Public Space?[J].Urban Affairs Review,2012,48(6):811-835.
    [4]陈竹,叶珉.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J].城市规划,2009(6):59-65.
    [5]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J].中国农村观察,2005,(6):61-72.
    [6]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商务印书馆,2006.
    [7]王勇,李广斌.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社区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7):112-118.
    [8]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6,(8):66-74.
    [9]杨保军.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6):9-15.
    [10]杨震,徐苗.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J].城市规划学刊,2011,(3):87-95.
    [11]王玲.乡村社会的秩序建构与国家整合--以公共空间为视角[J].理论与改革,2010(5):29-32.
    [12]王东,王勇,李广斌.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演变及其特征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28(2):57-63.
    [13]郑霞,金晓玲,胡希军.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J].经济地理,2009,29(5):823-826.
    [14]段川,董靓.乡村社区户外休闲空间及其要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756-4760.
    [15]陈满妮.基于行为特征的关中新型乡村社区邻里空间研究[C].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