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命化教学”实践——结合韩军《背影》课例进行探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叶澜教授在生命化教学理论主要是明确了传统课堂中对师生的生命灵动的一种忽视,尽管得出了结论,但是对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生命化教学并没有明确。因此,笔者将结合韩军《背影》教学案例来探索语文学科中的"生命化教学"。
引文
[1]潘新和.“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6.
    [3]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方——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5]肖卫群.论生命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6]孟玲.生活化语文教学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何玉涛.生命化教学理论下的高中语文教学[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8]高凤妹.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命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9]阎光才.教育的生命意识—由荒野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悖论谈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2):49.
    [10]冯建军.生命化教育与生活[J].教育评论,2003(06).
    [11]杨四耕.体验: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1).
    [12]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
    [13]马秀春.生成性教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6.
    [14]禹旭红.“语文素养'与“三维'课程目标[J].基础教育,2009(05).
    [15]尤立增.高中作文:“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训练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2015(16).
    [16]陈绍兰.对生命进行深度体察是文本解读的理想境界[J].语文教学通讯,2013(01).
    [17]张心科,潘新和.颠覆·超越·互通——潘新和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6(04).
    [18]扬九俊.教鲜活的语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6(13).
    [19]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0]桑哲.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访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J].现代语文,2004(11).
    [21]张心科,潘新和.颠覆·超越·互通——潘新和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6(04).
    [22]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
    [23]潘新和.表现与存在论——语文学新视界[M].人民出版社,2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