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山东某羊场猪羊混养,发生一种以口吐白沫、有神经症状、腿部部分掉毛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达100%。为确定病原,对病死羊进行病原分离、PCR诊断、直接免疫荧光鉴定,确诊病原为羊伪狂犬病病毒。通过测序发现,该毒株的gE基因与NCBI报道的已知PR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7%~99%,说明本试验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强毒。将该病毒在BHK-21细胞系上传代至第7代,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按照Reed-Muench法计算FCID_(50),为1×10~(6.5)TCID_(50)/0.1mL。注射体重20公斤健康绵羊2只,4d后羊只出现伪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及PCR诊断结果,通过淘汰场内猪群并对猪舍加强消毒、病羊注射伪狂犬血清、假定健康群投喂抗病毒中药七清败毒颗粒等综合防控措施,羊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