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乡村到特色小镇的规划转型——以南京大塘金婚庆文创小镇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梳理与总结浙江"特色小镇"的内涵、机制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既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应以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为核心,协调统筹产业、生态、地域文化旅游、社区生活等内容,进而有效整合乡村建设的空间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发挥美丽乡村既有建设成果的效应。结合南京首个特色小镇——大塘金片区的规划建设探索,提出产业策划与规划协同、特色与需求并重;产业融合文化激活乡村文化价值;规划、管理等多层次处理发展与生态的矛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配套服务的创新;丰富空间组合迎合多元主体参与等发展路径,进而实现乡村片区可持续发展。
引文
[1]周岚,于春,何培根.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J].城市规划,2013,11:20-27.
    [2]李强.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今日浙江,2015,No.53213:8-10.
    [3]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2:97-105.
    [4]张京祥,申明锐,赵晨.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4,05:1-7.
    [5]叶慧.小镇大战略引领新常态——浙江全面启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2016,(2):11-16.DOI:10.3969/j.issn.1008-0260.2016.02.003.
    [6]张川,陈眉舞,颜五一.激发内生活力重塑文化自信——策划与规划协同的“汤家家”村庄规划[J].江苏城市规划,2015,06:33-38.
    [7]张鸿铭.特色小镇:杭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动力[J].杭州科技,2016,02:3-7.
    [8]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36-38.
    (1)7+1产业:指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元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