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唐诗入宋集——《全宋诗》与《朱子全书》误收朱子佚诗五首辨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指出近人编纂的《全宋诗》与《朱子全书》中所收的朱子(1130~1200)五首佚诗《无题》、《绝句三首》、《竹》,都不是朱子的作品,而出自唐人之手,并略论误传误收的经纬及原因。
引文
(1)《全宋诗》卷239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1998年12月版,第27682页。
    (2)《朱子全书》第26册,束景南辑订,并于诗题下注云“庆元五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608页。
    (3)《李群玉诗集》,《四部丛刊》所收影印宋刊本。
    (4)《万首唐人绝句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全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朱熹传记资料》第9册《朱子学特辑》,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
    (7)此影印件由台湾中研院林月惠女士提供,谨致谢忱。
    (1)《朱子新探索》,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4月,第719~720页。
    (2)《朱熹年谱长编》卷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1280页。
    (3)《朱熹新探》,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94~98页。
    (4)前揭《朱子新探索》,第719~720页。
    (5)《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柏:广池学园出版部,1962年11月。
    (6)冈田武彦等编《楠本端山·硕水全集》所收影印本《硕水先生遗书》卷6《书朱子墨刻后》,福冈:苇书房1980年8月版,第179页下段~180页上段。
    (1)《一话一言》,《日本随笔大成》别卷上所收,东京:日本随笔大成刊行会1928年4月版,第149页。引文乃笔者所译。
    (2)《山谷内集诗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杂吟》即《寒山诗》第十四首(《四部丛刊》所收影印宋刊本)。
    (4)《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78《四部丛刊》所收影印赐砚堂钞本。
    (1)《朱子全书》第26册,诗题下注云“庆元五年”,第608~609页。
    (2)《张文昌文集》,《续古逸丛书》所收影印宋刊本。
    (3)《张司业诗集》,《四部丛刊》所收影印明刊本。
    (4)《天台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三体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全唐诗录》,清康熙四十五年刻本。
    (3)《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78“东坡全集卷二十六《送淡公二首》”条云:“案二诗见于《孟东野集》,此误收,但各本俱同,姑仍其旧。”《送淡公二首》即《孟东野诗集》卷8《送淡公十二酋》第一首与第二首。
    (4)《补注东坡编年诗》卷49,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全宋诗》卷2393,第27659页。
    (6)《朱子全书》第26册,第609页。
    (1)《许用晦文集》,《续古逸丛书》所收影印宋刊本。
    (2)《丁卯集》,《四部丛刊》影印钞宋本。
    (3)《全芳备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新唐书·艺文志》、《丁卯集笺注》卷首所载胡宗愈《唐许用晦先生传》。
    (1)《郡斋读书志》卷第四中“许浑丁卯集二卷”条(《四部丛刊三编》所收影印宋刊本)、《唐才子传》卷7。
    (2)参照黄榦《朝奉大夫华文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元刻延祐二年重修本《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34)。
    (3)《屏山集》卷6《字朱熹祝词》。
    (4)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3《丙集》“三元”条云:“朱文公熹,字元晦,中年自悔,以为‘元'为四德之长,愧不足以称是,遂易日‘仲晦'。”
    (5)陆游:《老学庵笔记》卷9云:“朱元晦(熹),一字仲晦,人称之多以旧字,其作文题名之类,必从后字,后世殆以疑矣。”
    (6)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4“朱文公词”条。又,宋代禅僧有三人号“晦庵”者,一为晦庵弥光(福建长乐人,绍兴乙亥1135年卒,大慧宗杲法嗣,传记见《嘉泰普灯录》卷18),二为晦庵慧光(福建建宁人,乌巨行法嗣),三为晦庵慧明(慧光法嗣,晚居常照寺,传记见《佛祖统纪》卷28),不知孰为此词之作者。
    (1)《张南轩先生文集》,《朱集珍本丛刊》第六十册所收影印明嘉靖刻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6月版,第56页上段。
    (2)《朱子语类》卷140第54条,杨至录,明成化九年陈炜刻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