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国饮食哲理的祖宗—碎片化的阴阳五行说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阴阳五行说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思想律和自然哲学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框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在"西学东进"和封建王朝覆灭的大背景下,其所覆盖的学术范畴日渐式微,至今只有中医仍以它作为理论框架,并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而继续传承和演进,而原本就没有系统引用阴阳五行的中国传统饮食,也依然若隐若显地存在于它的哲理之中,本文称之谓"碎片化的阴阳五行说"。当我们今天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哲理基础时,应该而且必须认识这种"碎片化的阴阳五行说"对中国人饮食生活的影响,并且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它进行扬弃。
引文
[1]季鸿崑,《烹饪技术科学原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
    [2]季鸿崑,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商业经济和管理》2000年5期,53-57页,或林则普主编《中国烹饪发展战略问题研究》316-332页,东方美食出版社2001年。
    [3]《礼记·中庸》,阮元《十三经注疏》1625页,中华书局1979年。
    [4]郭继民,道家就像“太空人”《光明日报》2012年9月23日《国学》。
    [5]段玉裁《说字解字注》78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6]《尚书·洪范》,阮元《十三编注疏》188页,中华书局1979年。
    [7]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王弼注《老子》第四十二章,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与《列子》合订成一册)1989年。
    [9]郭象注《庄子》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百家丛书”本,1989年
    [10]张谌注《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从书”本(与《老子》合订成一册),1989年。
    [11]杨倞注《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12]毕沅校《墨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13]孙星衍《墨子閒诂》342页,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1986年。
    [14]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660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15]尹清忠,简谈《管子》的学派归属问题,《光明日报》2009年7月22日7版。
    [16]房玄龄注《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17]高诱注《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18]高诱注《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19]班固《汉书·董仲书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20]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21]班固《白虎通德论》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90年。
    [22]班固《汉书·五行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23]王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90年。
    [24]葛洪《抱朴子》2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90年。
    [25]《辞源》140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缩印本。
    [26]张仲景《伤寒论》原序,北京中国书店1993年,
    [27陈邦贤《中国医学史》46-52页,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
    [28]邱鸿钟《医学与人类文化》327-328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29]《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重印明顾从德翻刻本。
    [30]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31]季鸿崑,道家、道教养生思想源流和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研究》2001年1期。
    [32]季鸿崑,《周易》和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研究》1995年4期。
    [33]季鸿崑,再论《周易》和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研究》1997年2期。
    [34]季鸿崑,《尚书》与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烹饪研究》1996年4期。
    [35]季鸿崑,《黄帝内经素问》和中国营养科学,《中国烹饪研究》1997年4期。
    [36]季鸿崑,关于饮食的风味偏嗜,《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4期。
    [37]季鸿崑,中华民族食物和营养理论的历史演进《饮食文化研究》2006年4期。
    [38]正坤编《黄帝内经》上、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39]周东浩《中医:祛魅与返魅(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医现代化及营卫解读)》序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0]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72页,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
    [41]李三译注《食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
    [42]袁枚《厨者王小余传》见陈淑君等《中国美食诗文》150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43]余秋雨《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转引自《光明日报》2012年10月14日09版。
    [44]高成鸢《饮食之道——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路思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
    [45]李亦园,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理论图像,《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6页,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2000年。
    [46]《白话国语》348页,岳麓书社“古典名著今译”本1994年。
    [47]《左传·昭公二十年》,阮元《十三经注疏》2093页,中华书局1997年。
    [48]孙星衍、黄以周校《晏子春秋》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本,1989年。
    [49]李泽厚、刘绪源《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转引自《书摘》2012年10期5页。
    [50]萧瑜《食学发凡》台北世界书局1966年初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