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趋势下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2014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逐渐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有学者指出,2014年也将因"媒体融合元年"而被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创新成果的主要媒介,其创新发展避不开媒体融合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媒体融合的特点及其对科技期刊发展影响的利弊,为科技期刊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应对建议:未来科技期刊需要在国际化水平、创新发展之路及团队科学素养方面有所突破,以应对媒体融合及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成功塑造品牌影响力,赢得国际学术话语权。
引文
[1]周小华.“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4).
    [2]许志敏,陈小彪.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局限、操作误区及其困境摆脱——基于国际传播学视野的分析框架[J].编辑之友,2014(1).
    [3]张晓雪.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4):131.
    [4]谢群.学术期刊国际化与编辑素养探析[J].今传媒,2013(5).
    [5]杨志华.关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
    [6]彭桃英,陈玉国.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再思考[J].编辑之友,2012(3).
    [7]张洪成.新时期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J].编辑学报,2011(2).
    [8]朱剑.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热潮的冷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9]吴伟根,章晓光,周莉花.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4).
    [10]游俊.科技期刊创新重在人才的吸纳和使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
    [11]Feng Haiying,Beckett,Gulbahar,HuangDawang.From‘import'to‘import-export'oriented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impact of national policy on scholarly publication in China.Language Policy,2013,12(3):251-272.
    [12]Castells Manuel,Gross Larry,Luck Arle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IJoC)Repot:Our First Four Yea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1(5):272-2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