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乡村规划的反思与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自发探索"、"特色村与中心村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五个阶段,以此来构建对苏南乡村规划发展的轮廓感知,进而详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村规划在规划方法、内容要素、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巨大进展,技术手段的日渐丰富、公众参与的引入,对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文化等要素的逐步重视,以及实施机制的活化是规划引领苏南地区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指出当下苏南乡村规划在规划方法、内容要素及实施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包括公众参与失当、文化内涵性重视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及技术偏误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苏南乡村发展的趋势对苏南地区乡村规划提出实现全面与科学的公众参与、加强引领作用、提升挖潜能力、增强可操作性、尝试探索性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苏南地区乡村规划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福祉,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并在全国形成示范。
引文
1温锋华,黄道涵.探索与创新:中国村庄规划的历程回顾[EB/OL].中财城市研究,http://www.3023.com/1/949452735.html,2016-04-12.
    2 赵虎,郑敏,戎一翎.村镇规划发展的阶段、趋势与反思[J].现代城市研究,2011(5):47-50.
    3 姚秀利.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村庄规划编制的回顾与展望[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4 胡畔,谢晖,王兴平.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内涵与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J].城市规划,2010(7):28-33.
    5 陈培培,张敏.从美丽乡村到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大世凹村的社会空间重构[J].地理研究,2015(8):1435-1446.
    6 尹超,蒋瑞明,陈继鹏.基于农村视角的美丽乡村规划探索——以阳澄湖度假区美丽村庄规划实践为例[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7 陈刚,王骏勇,聂可.苏南农村长出“新集体经济”[J].决策探索,2016(01):74-76.
    (1)苏南模式:通常是指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
    (2)由于苏州、常州、镇江部分年份统计数据缺失,故苏南数据统一从1985年开始分析。地方城市统计中已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等同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故本分析忽略两者微小差异,直接做比。
    (3)一村两楼宇:指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社区服务用房和增加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性收入的经营性物业,是提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