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作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一支,在历经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后逐渐从比较文学和语言学中脱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促使了二者在促进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中的相互交融,也推进了二者学科伙伴关系的建立,为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引文
[1]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第l页。
    [2]曹顺庆,《比较文学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第49页。
    [3]单德兴,《翻译与脉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237页。
    [4]谢天振,《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44页。
    [5]詹姆斯·霍尔姆斯,《翻译研究的名和实》,陈永国,《翻译与后现代性》附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398页。
    [6]谢天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110页。
    [7]Theo Hermans,“Introduction:translation studies and a new paradigm”in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n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London&Sydney:Croom Helm,1985,p.7.
    [8]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谢天振主编,《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第284页。
    [9]Carl G.Hempel,Fundamentals of Concept Formation in Empirical Scie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9,p.1.
    [10]Bassnett,Susan,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3,p.161.
    [11]苏珊·巴斯奈特,《九十年代比较文学》,刘象愚译,《中外文化与文论》1997年第3辑,第25页。
    [12]穆雷,《20年来比较文学的发展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3期,第110页。
    [1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9页。
    [14]杨乃乔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30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