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利益的纠葛:从《夷坚志》看宋代祠神崇拜的功利性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宋代祠神索拜盛行,神祠数量和所祀神灵众多,信仰的阶层尤为广泛。这种信仰昌盛的表象下是信众的各色功利性目的,"唯灵是信"成为社会各基层的普遍信仰原财。作为崇拜对象的祠神本身,也被赋予了明显的人格化、功利化色彩,信仰被物化为商品,祠神的神圣性被大大削弱,祠神崇拜行为发展为类似于商品交易的合作行为。《夷坚志》中所见宋代祠神崇拜的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尤其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理念的渗透密切相关。
引文
(1)[美]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氏著注重分析了南宋区域性祠祀的普遍兴起的状况以及唐宋间经济生活变更对民间宗教的重要影响,并突出了民间宗教具有“惟灵是信”的文化特征。程民生:《神人同居的世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氏著从祠神文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出发,透析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并阐述其意义。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氏著将信仰放在唐宋变革的背景下,以具体的祠神及宗教活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民众祠神信仰的流传及与社会阶层、政府间的关系问题。沈宗宪:《宋代民间祠祀与政府政策》,《大陆杂志》(中国台北)第91卷1995年第6期。皮庆生:《论宋代的打击淫祀与文明的推广》,《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辨》,《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1)参见王曾瑜:《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0之14,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771页。
    (3)《宋会要辑稿》礼20之15。
    (4)大观三年,“毁在京淫祠不在祀典者”;大观四年,“在京并外路州郡”重申禁淫祀政策;绍兴十六年,毁“诸路淫祠”;绍兴二十三年,重申“毁撤巫鬼淫祠”。分别见于《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0、刑法2之5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5绍兴十六年二月壬寅条、《宋会要辑稿》礼20之14。
    (5)《夷坚志》三补《花果五郎》、丙志卷1《九圣奇鬼》、甲志卷5《唐四娘侍女》。
    (1)《夷坚志》支戊卷3《金山庙巫》、丙志卷2《舞阳侯庙》。
    (2)《夷坚志》支甲卷10《褒忠庙》。
    (3)《夷坚志》支甲卷8《简寂观土地》、支癸卷第4《画眉山土地》。
    (4)《夷坚志》甲志卷20《义夫节妇》、丁志卷10《天门授事》。
    (5)《夷坚志》支景卷9《建康三圣庙》。
    (6)《渭南文集》卷46《入蜀记》。
    (7)《夷坚志》乙志卷19《二相公庙》。
    (1)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07页。
    (2)[元]脱脱等:《宋史》卷105《礼志八》,北京:中华书局1 977年版,第2561页。
    (3)[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8页。
    (4)《夷坚志》甲志卷1《铁塔神》。
    (5)《夷坚志》支丁卷3《石城庙神》。
    (1)《夷坚志》三志壬卷4《皮场护叶生》。
    (2)《夷坚志》补卷1《陈曾恶子》。
    (3)《夷坚志》支戊卷1《浮曦妃祠》。
    (4)《夷坚志》支戊卷1《杉洋龙潭》
    (5)《夷坚志》再补《梦张王药愈痈》。
    (1)《夷坚志》支乙卷1《聂公辅》。
    (2)《夷坚志》丙志卷5《桐川酒》。
    (3)《夷坚志》补卷15《镇江都务土地》。
    (4)《夷坚志》支癸卷3《独脚五通》。
    (1)《夷坚志》补卷15《镇江都务土地》。
    (2)《夷坚志》补卷6《周翁父子》。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3,仁宗庆历三年九月丁卯。
    (1)《夷坚志》补卷3《菊花仙》。
    (2)《夷坚志》乙志卷3《王通直祠》。
    (3)《夷坚志》丁志卷10《天门授事》。
    (4)《夷坚志》支丁卷6《永康太守》。
    (5)《夷坚志》甲志卷5《赵善文》。
    (1)《长编》卷159,仁宗庆历六年十月甲戌。
    (2)《夷坚志》丁志卷19《江南木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