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创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①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潮流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走向与新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性发展,发挥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事业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的作用。
引文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2)黄楠森:《谈谈哲学社会人文科学创新的几个问题》,《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3)陈永胜、曹伟、杨梅:《论社会科学创新》,《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页。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1)汪信砚:《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页。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2)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1)王眉:《把中国模式解释好——郑永年谈中国的对外传播》,《对外传播》2011年第1期。
    (2)[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1)[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2)季羡林:《季羡林文化沉思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3)[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1)顾海良:《“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