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堆龙德庆县嘎冲村遗址冶炼遗物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拉萨市郊嘎冲村遗址冶炼遗物与"曲贡文化"的陶、石器共存,其年代在距今3000年左右。炼渣的科技分析显示嘎冲村遗址的冶炼工艺是硫化矿还原为冰铜,再将冰铜冶炼成粗铜;采集的陶质鼓风管器身和鼓风口径均小,形制不同于中原系统的鼓风管,与南亚地区冶金遗址出土的鼓风管形制相似,反映出西藏高原早期青铜冶炼技术的形成可能与南亚地区冶金技术的扩散有关。
Smelting remains found together with pottery and stone implements of Qu gong Culture from Gargrong village Site,suburb of Lhasa city,date back to 3,000 years ago.The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lag reveals that the smelting process of this site is to extract matte from sulfide ores by reduction reaction,and then produce blister copper through smelting of matte.The gathered pottery blast pipes and tuyeres were with narrow diameter,and their shape and structure is different from blast pipes of central China,but it i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smelting sites in South Asia.This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of early bronze smelting technolog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may relate to the diffusion of metallurgy from South Asia.
引文
1更堆:《西藏堆龙县嘎冲村调查发现一处古遗址》,《中国文物报》2004年4月28日;中国文物报社编:《2004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259。
    2杨曦:《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简论》,《西藏研究》2006(3):76。
    3夏格旺堆:《20余年西藏考古的发现与研究——访西藏博物馆考古学家更堆副研究员》,《西藏大学学报》2005(4):13;夏格旺堆、普智:《西藏考古四十年》,《中国藏学》2005(3):205。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219。
    5《拉萨曲贡》,1999:251。
    6李延祥,陈建立、朱延平:《西拉沭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中国冶金史论文集》第四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45。
    7李延祥、朱延平、贾海新、韩汝玢、宝文博、陈铁梅:《西辽河流域早期冶金技术》,《中国冶金史论文集》第四辑,2006:45-46。
    8洛阳文物工作队:《1975~1979年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的发掘》,《考古》1983(5):439。
    9黄石市博物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145-150。
    10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调查组、河南省博物馆登封工作站、河南省登封县文物保管所:《河南登封阳城遗址的调查与铸铁遗址的试掘》,《文物》1977(12):57、58、62。
    1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鹤壁市汉代冶铁遗址》,《考古》1963(10):550;鹤壁市文物工作队编:《鹤壁鹿楼冶铁遗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17、31、76。
    12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巩县铁生沟》,北京:文物出版社,1962:17。
    13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2):31、48。
    1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北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1(1):27-32。
    15李肖:《古代龟兹地区矿冶遗址的考察与研究》,《龟兹学研究》第一辑,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89;肖军:《新疆古代铁器制作与使用始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3):78。
    16王振铎:《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文物》1959(5):43。
    17引自黄全胜《广西贵港地区古代冶铁遗址调查与炉渣研究》,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42。
    18 Bh.Prakash,"Methods of iron-making in early India",in R.Pleiner,Archaeometallurgy of Iron:Results Achieved,1967:307-332.
    19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北流铜石岭汉代冶铜遗址的试掘》,《考古》1985(5):405-410。
    20黄全胜:《广西贵港地区古代冶铁遗址调查与炉渣研究》,2013:62-66。
    21黄全胜:《广西贵港地区古代冶铁遗址调查与炉渣研究》,2013:67。
    22黄全胜、李延祥、万辅彬:《广西兴业古绿鸦冶炼遗址初步考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24-27。
    23华觉明等编译:《世界冶金发展史》,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29。
    24 Rakesh Tewari,"The origins of iron-working in India:new evidence from the Central Ganga Plain and the Eastern Vindhyas",Antiquity,2003,77(297):536-545.
    25黄全胜:《广西贵潜地区古代冶铁遗址调查与炉渣研究》,2013:153-158;李映福:《广西平南“碗式”炼炉与我国“碗式”炼炉的起源》,《考古》2014(6):64-77。
    26李映福:《四川炉霍县呷拉宗吐蕃时期炼铁炉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14(1):5-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