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塑造与身份认同:《赵郡王墓志铭》的文本解读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赵怀恩,旧名尼玛丹怎,是宋代内徙的河湟蕃酋之一。身处严"华夷之辨"的宋人社会,他本人及其家族都面临着"蕃族"身份带来的认同危机。这在他死后变得更加严峻。为维持家族既有的权势与地位,其子赵宁国遵照"宋人"传统,请李石为之作墓志,即《赵郡王墓志铭》。该墓"志"通过塑造尼玛丹怎的"忠义"形象,冀望达到淡化"异族"身份、获取"宋人"普遍认同的目的。针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偏见",墓志也做出了回应,并有意"误导"宋人的看法,使之产生尼玛丹怎因身份被诬陷的"错觉"。而向来为研究者所忽视的"铭"则为这种认同找寻到了"历史"的根基。
引文
(1)参见陆杨《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4辑。
    (2)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参见鹿兆鸣《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形象与生平》,《学术月刊》2014年第6期。同时,蔡墨涵先生的《一个邪恶形象的塑造:秦桧与道学》(收入[美]田浩主编,杨立华、吴艳红等译:《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77—661页)以及游彪先生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所作的题为“宋代士大夫形象的塑造”的讲演,对笔者都颇有启发。王明珂先生有关文本选材、制造、使用、废弃、保存之形成过程的精彩论述,更为本文的展开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可参见氏著《羌在汉藏之间》,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XVIII页。
    (4)参见唐嘉宏《一个宋代墓志铭的研究—关于角厮啰的历史》(《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一文依据该墓志对角厮啰的族源、族属和政治形态进行了论证;汤开建虽未专文探讨,但也在《唃厮啰家族世系新考》(收入氏著《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 239页)一文中对此墓志世系的部分错误做出了辨证。二者均承认该志的史料价值,即叙述的客观性。
    (1)[宋]李石:《方舟集》卷16,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9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720—722页。本文以四库本为底本,参考了唐嘉宏、刘建丽、汤开建的分段、标点。其中,刘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附录所收志文(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415页),与唐文相比,有个别文字差异,疑非同一底本。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关于“君之世在本朝者为温希结生二子曰温希(刘本作‘布')锡勒”句,唐嘉宏、刘建丽均把“温希(布)锡勒”断为两人,即温希(布)、锡勒;锡勒即“唃厮啰”,刘建丽,前揭书,第179页。汤开建则认为温希锡勒为一人,漏载“置勒斯赉”,应补上。笔者亦从后说。
    (2)钱穆:《中国文化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1页。
    (1)傅乐成:《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原载台湾《大陆杂志》1962年第8期,后收入《汉唐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年版,第209—226页。
    (2)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原载台北《编译馆刊》1972年第4期,后收入前揭书,第362页。
    (3)葛兆光:《“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原载《文史哲》2004年第1期,后作为第一章收入《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42页。
    (4)[宋]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卷10,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7册,第107页。
    (5)[宋]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卷5,第52页。
    (1)[宋]程颐:《程氏经说》卷4《春秋传》,收入《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89页。
    (2)参见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页。
    (3)[宋]胡安国:《胡氏春秋传》卷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51册,第4页。
    (4)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第153页。
    (5)参见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第41页。
    (6)[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5《怪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0页。
    (7)[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10《中国论》,第116—117页。
    (1)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第57—59页。
    (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乙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6页。
    (3)[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21,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048页。
    (4)《宋会要辑稿》兵17之23、34,第7049页。
    (5)《宋会要辑稿》兵17之27,第7051页。
    (6)《宋会要辑稿》兵17之27记载:“(绍兴)二十三年七月七日,诏熙州观察使、特并充都总领河南蕃兵将、陇右郡王赵怀恩可改鼎州观察使,添差成都府兵马钤辖,不厘务,成都府驻扎。”第7051页。李心传《系年要录》卷165亦载:“(绍兴二十三年九月)癸巳,熙州观察使、都总领河南蕃兵将、陇右郡王赵怀恩为鼎州观察使,充成都府兵马钤辖。”可见他充任此职当在绍兴二十三年(1154),墓志误作“二十七年”。
    (1)据《宋会要辑稿》兵17之18记载:“(建炎元年九月)二十六日,臣寮奏:前日刘光世等处解到降羌,有旨分隶五军,出入自如,更无疑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望君与执臣、大臣熟议别有以处之,诏令诸军常切觉察。”第7046页。前如,兵17之27又云,赵怀恩归明,“不厘务”。足见宋人之态度。
    (2)转引自百度百科“墓志”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781522.htm?fr=aladdin。
    (3)[宋]曾巩:《曾巩集》卷16《寄欧阳舍人书》,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3页。
    (1)[元]脱脱等:《宋史》卷492《吐蕃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163页。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简称《长编》)卷507“元符二年三月庚午”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091页。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传》卷86,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2856页。
    (4)[明]曹学俭:《蜀中广记》卷108《书苑记第四·李石》,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1册,第730页。
    (5)[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3《李知几豪迈》,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856页。
    (1)参见汤开建《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第231—232页;刘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第173—177页。
    (2)此概念借用自王明珂的《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中华书局2009年版。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羌传》卷87,第2869页。
    (2)汤开建:《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第231 239页。
    (3)唐嘉宏:《一个宋代墓志铭的研究:关于角厮啰的历史》,《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
    (4)汤开建:《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第232页。
    (5)[宋]文彦博:《上神宗论进筑河州》,收入赵如愚编《宋朝诸臣奏议》卷141《边防门·青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0 1591页。
    (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66页。
    (2)汤开建先生认为,锡巴衮(溪巴温)不是温锡沁子,而是唃厮啰兄温希锡勒(扎实庸咙)之孙,父为必鲁迎(匝)纳;正因为温锡沁有一子亦名“巴温”,这才与之相混,前揭书,第232—235页。
    (3)《长编》卷514“元符二年八月辛卯”条,第12223页。
    (4)《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20,第7828页。
    (5)《长编》卷507“元符二年三月庚午”条,第12091页。
    (6)《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36,第7836页。
    (7)《宋史》卷492《吐蕃传》,第14167页。
    (8)[宋]王安中:《初寮集》卷6《定功继伐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7册,第108—113页。
    (9)[元]脱脱等:《宋史·刘仲武传》卷350,第11082页。
    (1)[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复洮州积石军》卷140,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9页。
    (2)雾满拦江:《帝国的敌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元]脱脱等:《宋史·胡寅传》卷435,第12921页。
    (1)《宋会要辑稿》兵17之21,第7048页。
    (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9《边防二·西夏扣关》,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46页。
    (3)[宋]熊克:《中兴小纪》卷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13册,第787页。
    (4)[元]脱脱等:《宋史·陈东传》卷214,第13359页。
    (5)李华瑞:《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与南宋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代绪论)》,收入《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敬菁华:《浅析“外族敌人”形象在俄罗斯文化中形成的心理机制》,《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3期。
    (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吴玠和尚原之胜》,第452页。
    (3)[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7,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4页。
    (4)[清]王昶:《金石萃编》卷149《杨从义墓志铭》,收入《宋代石刻史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印室1985年版,第2773页。
    (1)[元]脱脱等:《宋史·洪迈传》卷373,第11570—11574页。
    (1)[宋]洪迈:《夷坚志·成都赵郡王》支丁卷6,收入《夷坚志》第3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015页。
    (2)《长编》卷482“元祐八年三月更寅”条,第11469页。
    (1)《宋会要辑稿》兵17之30,第7052页。
    (1)[明]贺复征:《文章辨体类选·墓志铭一》卷698,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0册,第265页。
    (2)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前言,第1页。
    (1)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第47页。
    (2)《诗经·小雅·北山》。
    (3)[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原道》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4)《论语·季氏》第十六。
    (5)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第2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