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江苗寨传统民居空间组合模式更新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本文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空间组合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从空间新植、单户型模式和复合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弹性更新策略,以期对当地居住品质的改善作出一种尝试性探索。西江镇地处国家级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雷公山麓,位于雷山县之东北部,海拔833米,地跨东经108°09′03″-108°4′4″,北纬26°26′25″-26°33′3″之间,距雷山县城37公里 [1]。
引文
[1]雷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雷山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9.
    [2]梁振学.建筑入口形态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32.
    [3]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32.
    (1)当地绝大部分的传统民居的生活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平面层上,包括堂屋、火塘间、厨房、卧室等主要人居空间,这一层同时也是人行主入口层,因此称之为生活主层。
    (2)利用垂吊于山坡的吊脚柱与自然坡面形成的空间加设一定的垂直围护面而形成可使用空间层,当在平缓地区也有全部柱子架空一层并加设垂直围护界面而形成全吊脚层的。
    (3)西江民居并不像中原汉式民居开间为单数对称式,在开间上处理灵活随意,就连歇山屋顶也可以只做一边而形成单边歇山顶。
    (4)在当地三户型及其以上的复合民居几乎没有,原因在于当一个家庭出现两个以上儿子时,其中一个(多数为长子)成立家庭后一般与父母共居一楼成为双户型,也有继承祖屋的两子先后成立家庭后共居一楼的情况,而其余的儿子一般则会另选地址建新居。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