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建议刘建华;任庆宝;高桥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十八大将创新创业作为国家中重要发展战略,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理念。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的问题,并与之对应地提出从继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着重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扩大渠道融资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文
[1]魏红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7):89-90.
    [2]秦乐乐,于乃文,杜洪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81-84.
    [3]崔益虎,郭万牛,陈同扬.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模式及其拓展[J].教育探索,2016,(12):61-64.
    [4]高仁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32):26-27.
    [5]詹璐遥.浅谈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92-196.
    [6]李丽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82-84.
    [7]张继延,周屹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协同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7):61-66.
    [8]王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114.
    [9]孙冬号.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海峡科学,2016,(05):18-20.
    [10]王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6,(05):91-93.
    [11]张蓓.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8):40-41.
    [12]刘沁玲.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8):154-156.
    [13]王向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2):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