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开放街区理念下的历史地段更新策略研究——以赣州市新赣南路传统街区规划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历史地段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大都也存在着街巷狭窄、交通混杂、配套设施不全且陈旧、人口密度大等诸多制约因素,致使历史地段的传统价值难以有效传承和妥善利用。普遍的情况是,多数街区的历史地段经济发展缓慢,活力不足,加剧了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开放街区原本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居住区布局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结构及城市管理方式的变化,开放街区逐渐被封闭式街区所替代。但对于我国留存的众多历史地段,仍具有明显的开放属性。本文以赣州市新赣南路传统街区为例,分析其历史地段的现状特征,积极结合"开放街区"的理念,探索更加适宜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的方法,以期有效改善历史地段的交通组织与人居环境、完善空间形态、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活态化保护更新。
引文
[1]商宇航.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06.
    [2]于泳,黎志涛.“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规划师,2006,02:101-104.
    [3]克里斯蒂安·德·包费巴克.开放街区--以欧路风格住宅和马塞纳新区为例.城市·环境·设计,2015,6+7:093,38-41.
    [4]许世源,沈翔,王静.历史街巷的活力更新--以扬州市彩衣街整治规划为例,江苏省城市规划.2014年第12期,总第241期,24-28.
    [5]李振宇.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妥协--关于包赞巴克“开放街区”的断想,城市·环境·设计.2015,6+7:4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