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小组生微”新村建设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川西林盘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成都平原独有的聚居模式,是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典范。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传统乡村聚落正在大量消失,成都市提出了"小组生微"新村建设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依据2012年郫县花园镇筒春村村庄规划,基于2005年和2015年共两年Google earth遥感卫星影像以及郫县国土局下载的2012年1:5万郫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以2015年7-12月野外调查成果为辅助数据,运用arcgis分析筒春村格局演变,结合25户村户及周边还未改建村落村民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汲取"小组生微"模式优点,探索乡村建设发展途径。最后提出对乡村建设发展规划的一些启示:规划强调功能复合、突出产业支撑、延续乡村地域特色以及加强后期管理。
引文
[1]方志戎,2012.川西林盘文化要义[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李世庆.川西林盘保护与乡土建筑创新[EB/OL].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http://www.cdcc.gov.cn/webnew/aspx/zwgkone.aspx?id=13884.
    [3]黄海英.建设“小组生微”新村让居民增加收入留住乡愁[N].成都晚报,2015-5-27(3).
    [4]刘红梅,2012.都江堰市胥家镇乡村景观格局与聚落(林盘)格局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罗德胤.让乡村遗产重回日常生活(J).世界建筑,2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