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蔡襄关系考论——兼论北宋中期的朋党政治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祁琛云
  • 年:2009
  • 作者机构: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心;
  • 会议召开时间:2009-12-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10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4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27
  • 文件大小:2336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仅24岁的欧阳修(字永叔)考中进士,同一年,蔡襄(字君谟)也名列科甲。作为同年,欧、蔡在政治立场、政治见解及从政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使得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为挚友,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坛朋伴。在仕宦生涯的早期,二人共同追随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支持他反对庸政
引文
(1)黄进德:《欧阳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蔡庆发:《蔡襄评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欧明俊:《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
    (1)《宋史·欧阳修传》,第10397页。
    (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8,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989页。
    (3)蔡襄:《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1,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6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1)田况:《儒林公议》,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一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页。
    (2)据《宋史》本传载:欧阳修与蔡襄自及第后便各奔前程,欧阳修授西京留守推官,而蔡襄则调漳州军事判官,两人天各一方,很难有结交的机会。
    (3)《于役志》,《欧阳修全集》卷125,第1897~1898页。
    (4)刘琳:《蔡襄年谱》,宋人年谱丛刊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7页。
    (1)胡柯:《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宋人年谱丛刊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85页。
    (2)徐松:《宋会要·选举》31之30,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738页。
    (3)《蔡君山墓志铭》,《欧阳修全集》卷27,第417页。
    (4)《画舫斋记》,《欧阳修全集》卷39,第568页。
    (5)魏泰:《东轩笔录》卷13,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0页。
    (1)《长编》卷140,庆历三年三月癸巳,第3359页。
    (2)《宋史·蔡襄传》,第10397页。
    (3)《长编》卷140,庆历三年四月己酉,第3365页。
    (4)司马光:《涑水记闻》卷4,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6页。
    (5)曾巩:《曾巩集》卷52,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07页。
    (1)《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7,第246页。
    (2)《乞降吕夷简致仕官秩》,《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7,第250页。
    (3)《论吕夷简札子》,《欧阳修全集》卷100,第1542页。
    (4)《长编》卷143,庆历三年九月丁卯,第3446页。
    (1)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宋人年谱丛刊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6页。
    (2)《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欧阳修全集》卷97,第1492页。
    (3)《乞用韩琦范仲淹》,《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8,第255页。
    (4)《乞罢王举正用范仲淹》,《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7,第248页。
    (5)《论王举正范仲淹等札子》,《欧阳修全集》卷98,第1510页。
    (6)《长编》卷142,庆历三年七月丙子,第3399页;八月丁未,第3417页。
    (1)《长编》卷142,庆历三年七月乙酉,第3403~3411页。
    (2)《欧阳修全集》卷99,第1525~1531页。
    (3)《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30,第264~265页。
    (4)《长编》卷143,庆历三年九月戊辰,第3447页。
    (1)见《宋史》卷283《夏竦传》、卷311《晏殊传》、卷266《王举正传》、卷285《陈执中传》、卷292《丁度传》、卷291《李淑传》、卷294《苏绅传》、卷463《张尧佐传》、卷464《李昭亮传》、卷252《郭承祐传》、《长编》卷145,庆历三年十一月辛巳,谏官欧阳修弹劾知光化军韩纲事。
    (1)夏竦设计陷害富弼、石介事相见《宋史》卷283《夏竦传》、卷313《富弼传》、卷432《石介传》及《长编》卷150庆历四年六月壬子。
    (2)《长编》卷152,庆历四年十月壬寅条载:知谏院蔡襄知福州,“襄与孙甫俱论陈执中不可执政,既不从,于是两人俱求出。而襄先得请,时甫使契丹未还也。”卷154,庆历五年正月乙酉条载:“蔡襄、孙甫之乞出也,事下中书,甫本(杜)衍所举用,于是中书共为奏,言谏院今阙人,乞且留甫等供职。既奏,上颔之。衍退归,即召吏出札子,令甫等供职如故。……(陈)执中因僭衍曰:‘衍党顾二人,苟欲其在谏院,欺罔擅权。'”于是杜衍与孙甫同罢。
    (3)《长编》卷118,景祐三年五月丙戌,第2784页。
    (4)《长编》卷122,宝元元年十月丙寅,第2881页。
    (1)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前卷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长编》卷142,庆历三年七月丁丑,第3399页。
    (3)《蔡忠惠公别记补遗》,转引自刘琳编《蔡襄年谱》,载《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宋史·蔡襄传》,第10399页。
    (2)《长编》卷148,庆历四年四月戊戌,第3580~3581页。
    (3)《长编》卷148,庆历四年四月戊戌,第3582页。
    (1)《长编》卷151,庆历四年八月癸卯,第3684页。
    (2)《乞留欧阳修状》,《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18,第155页。
    (1)《长编》卷152,庆历四年九月庚午,第3699页。
    (2)《宋史·晏殊传》,第10197页。
    (1)《宋史·蔡襄传》,第10397页;《长编》卷179,至和二年三月癸未,第4326页。
    (2)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22,宋元方志丛刊本。
    (1)《北苑十咏·造茶》,《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第18页。
    (2)欧阳修:《归田录》卷2,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4页。
    (3)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尝新茶呈圣俞》,《欧阳修全集》卷7,第115页。
    (1)《龙茶录后序》,《欧阳修全集》卷65,第955页。
    (2)《长编》卷191,嘉祐五年五月戊申,第4626页。
    (3)《蔡公墓志铭》,《欧阳修全集》卷35,第521页。
    (1)《贺欧阳侍郎冬至启》,《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2,第201页。
    (2)《与刘侍读》,《欧阳修全集》卷148,第2426页。
    (3)《与王懿敏公》,《欧阳修全集》卷146,第2390页。
    (4)《与蔡君谟求书集古录目序书》,《欧阳修全集》卷69,第1022页。
    (1)《答欧阳永叔书》,《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19,第171页。
    (2)《与王龙图》,《欧阳修全集》卷148,第2438页。
    (3)《苏子美蔡君谟书》,《欧阳修全集》卷130,第1979页。
    (4)《跋永城县学记》,《欧阳修全集》卷73,第1059页。
    (1)《跋茶录》,《欧阳修全集》卷73,第1062页。
    (2)《隋丁道护启法寺碑》,《欧阳修全集》卷138,第2185页。
    (3)《牡丹记跋尾》,《欧阳修全集》卷75,第1103页。
    (4)昼锦堂乃北宋名相韩琦在家乡相州所建造,建成后,欧阳修做记,蔡襄书石。三人者,韩琦为政坛名臣,欧阳修为文坛宗师,而蔡襄乃书坛圣手,故有“三绝”之称。明王世贞称:“韩魏公以上相作昼锦堂于相州,时欧阳文忠以参政为之记,而蔡忠惠以三司使书之,时称‘三绝'。又谓忠惠每一字必写数十赫碲,竢合作而后用之,以故书成特精绝,世所谓‘百衲碑'者是也”。(王世贞:《昼锦堂记》,《弇州四部稿》卷13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9页。
    (2)《荔枝谱》,《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5,第225页。
    (3)《跋荔枝谱后》,《欧阳修全集》卷73,第1060页。
    (4)《长编》卷204,治平二年二月辛丑,第4946页。
    (1)《奏事录·辨蔡襄异议》,《欧阳修全集》卷119,第1834页。
    (2)《与蔡忠恵公》,《欧阳修全集》卷148,第2430页。
    (3)周必大:《题汪季路所藏书画四轴》,《文忠集》卷4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与欧阳永叔书》,《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2,第204页。
    (1)朱熹:《跋欧阳文忠公帖》,《朱文公文集》卷84,四部丛刊本。
    (2)《蔡公墓志铭》,《欧阳修全集》卷35,第522页。
    (3)《杭州谢两府启》,《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22,第193页。
    (4)《回杭州蔡端明襄谢到任书》,《欧阳修全集》卷96,第1465页。
    (1)《卢氏墓志铭》,《欧阳修全集》卷36,第539页。
    (2)《寄欧阳永叔书》,《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19,第172页。
    (3)《宋史·宰辅》二载:欧阳修于治平四年三月罢参知政事,出知亳州,第5483页。
    (4)《牡丹记跋尾》,《欧阳修全集》卷75,第1103页。
    (5)《祭蔡端明文》,《欧阳修全集》卷50,第70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