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与礼仪活动相关的家犬遗存识别、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武庄 ; 李志鹏
  • 年:2016
  • 作者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会议召开时间:2016-12-01
  • 会议录名称: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三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878
  • 学会代码:BJLA
  • 学会名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 页数:15
  • 文件大小:1551k
  • 原文格式:O
摘要
家犬是世界上和古代中国最早被驯化的家养动物。通过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确认的迄今中国最早的家犬发现于距今大约1万年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1,之后是距今9000年至78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该遗址多个灰坑中埋葬有家犬~2。家犬不仅仅可以作为人类狩猎、看家护院的助手,还可以作为人类的肉食,其毛皮还可以利用,另外家犬还是最早用于祭祀、丧葬活动等礼仪活动中的一种动物,其和原始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许多社会或文化在仪式活动中使用动物(通常作为牺牲),其对人群的社会关系的构建、宇宙观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其或者与复杂的万物有灵的信仰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4。由于动物的象征价值、动物产品(包括肉、骨、脂肪、血、皮、奶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动物资源)的实用价值,动物和动物产品在人类礼仪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家犬作为最早被驯化的家养动物,也是如此。古人可将家犬的全体或部分作为肉食献祭给死者和神灵,也可以杀犬使其以犬灵的角色作为牺牲随葬。实际上,就全世界范围而言,认为犬灵有着特殊力量的观念可能与家犬本身的驯化历史一样古老,大约有1万2千年到1万4千年之久~5。人类学的调查表明,有些文化的口头历史中记录了犬灵护送人的灵魂安全进入死后的另一世界,在这一历程中家犬扮演了向导和护卫的角色~6。高广仁认为中国史前时期以犬为牲的现象集中发现于大汶口—龙山文化之中,犬牲主要用于"墓葬殉葬,作为供墓主驱使的牺牲,或担任墓主的守卫。"~7犬牲在先秦时期发现很早,距今9000-7800年的贾湖遗址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与礼仪相关的家犬和犬牲埋葬,其主要作为牺牲葬于墓地和居址旁边,张震认为贾湖遗址殉葬的完整家犬的功用是为了"护卫村寨,或护卫象征村庄的墓地。"~8而最早发现于墓葬中随葬犬牲的现象见于河南西南部属于汉水流域的淅川下王岗遗址,其中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墓葬中有5座随葬家犬~9,此后在汉水中游、西北、海岱、淮河下游、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现了整犬随葬现象,而祭祀遗迹中的家犬埋葬的考古发现也较为普遍。青铜时代祭祀遗迹和墓葬中的犬牲也很常见,其和社会等级、礼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犬牲的发现、确认、鉴定和分析,犬牲的文化内涵、在祭祀、丧葬等礼仪或礼制中的角色及其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都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田野考古发掘中首先要识别与礼仪活动相关的犬牲,其次有必要对先秦时期的犬牲进行分类,并对犬牲的文化内涵、性质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的探讨是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犬牲的必要前提和研究基础,因此本文尝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引文
[1]袁靖、李君:《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考古学报》2010年第3期。
    [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舞阳贾湖》,第461页,科学出版社,1999年。
    [3]Valeri,V.(1985).Kinship and Sacrifices:Ritual and Society in Ancient Hawaii.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pp.104 and 108.
    [4]Morey,D.F(2006).Burying key evidence:the social bond between dogs and people.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3,pp.158-175;Fuguate,D.(2010).Pueblo dogs:the oldest companions.ArchaeologySocietyofNewMexico(Papers in honorofGlennaDean)36,inpress.
    [5]Crockford,S.J.(2006).Rhythms oflife:ThyroidHormone andthe Origin ofSpecies.Trafford,Victoria.
    [6]Cassleman,A.(2008).Buried dogs were divine“escorts”for ancient Americans.National Geographic News,Apri123,2008.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8/04/080423-dog-burials.html;Schwartz,M.(1997).4HistoryofDogsintheEarlyAmericas.NewHanven:YaleUniversityPress.
    [7]高广仁:《中国史前时代的龟灵与犬牲》。见高广仁著:《海岱区先秦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303页。
    [8]张震:《漫谈中国古代的狗》,《中国文物报》,2006年2月10日,第7版。
    [9]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91年。
    [10]Elizabeth J.Reitz&E1izabeth S.Wing:Zooarchaeolog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p282.
    [11]罗运兵:《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科学出版社,2012年。
    [12]谢肃:《商代祭祀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谢肃:《商代祭祀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9-10页。
    [14]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19页。
    [15]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32页。
    [16]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19页。
    [1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版,第45~113页。
    [19]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20]雍城考古队:《陕西风翔县大辛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1期,第1~11页。
    [21]常州市博物馆:《江苏常州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考古》1974年第2期,第109~115页。
    [22]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113页。
    [2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24]吕遵谔:《内蒙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1958年第3期,第25~40页。
    [2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98~1999年安阳洹北商城花园庄东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2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239页。
    [28]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29]南京博物院编著:《花厅——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10页。
    [30]A.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第81~102页。B.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第9~47页。
    [31]A.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四户镇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第9~56页。B.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见《考古》编辑部编:《考古学集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81页。
    [32]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113页。
    [33]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南河浜:崧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B.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6期,第4~15页。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梅塞墩》,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203页。
    [35]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博物馆:《浙江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及墓地》,《考古》,2005年第7期,第10~14页。B.程杰、杨根文、徐新民:《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再度发掘》,《中国文物报》,2006年12月22日,第002版。C.徐新民:《平湖庄桥坟遗址动物祭祀的初步认识》。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八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6~517页。
    [36]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988、1990年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10期,第49~63页。
    [37]A.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四户镇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第9~56页。B.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见《考古》编辑部编:《考古学集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81页。
    [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梅塞墩》,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203页。
    [39]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239页。
    [40]张学正、张明川、郭德勇:《谈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分期和相互关系》。见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会第—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50~71页。
    [4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商城Ⅳ区1999年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第6期。
    [4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
    [43]梁思永、高去寻等:《侯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44]刘士莪:《老牛坡》,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4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
    [4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
    [4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
    [48]黄展岳:《殷商墓葬中人殉人牲的再考察——附论殉牲祭牲》,《考古》,1983年第10期,第935~949页。
    [4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
    [50]赵芝荃:《论夏、商文化的更替问题——为纪念二里头遗址发掘40周年而作》,《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第23~29页。
    [51]杨华:《论中国先秦时期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上)》,《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9~17转58页。
    [52]郭宝钧:《一九五零年春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1951年第5册,第1~62页。
    [53]岳洪彬:《谈商人的“黄泉观念”——从殷墟铜铃上装饰的倒装兽面纹说起》,《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8日,第007版。
    [54]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69页。
    [55]王志友:《商周时期的腰坑葬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79~83转120页。
    [56]A.[日]井上聪:《殷墓腰坑中的狗巫术——相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之一》。见[日]井上聪著:《先秦阴阳五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0~202页。B.[日]井上聪:《殷墓腰坑与狗巫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5期,第29~32页。
    [57]刘丁辉:《商代殉狗习俗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5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131页。
    [59]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第9~47页。
    [60]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宜兴市骆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3年第7期,第3~9页;南京博物院、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09年第5期,第26~44页。
    [61]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馆、溧阳市文化局:《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9年第5期,第45~58页。
    [6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博物馆:《浙江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及墓地》,《考古》,2005年第7期,第10~14页。
    [63]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10期,第31~48页。
    [6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79页。
    [65]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10期,第31~48页。
    [66]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商洛地区图书馆:《陕西商县紫荆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3期,第33~47页。
    [6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县胡李家遗址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1期,第40~58页。
    [6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6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蒙城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70]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113页。
    [7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青龙泉与大寺》,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72]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第63~110页。
    [73]贾笑冰、周海铎:《鲁西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窑址、房址及奠基和祭祀遗迹的发现填补了鲁西考古的空白》,《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日,第001版。
    [74]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75]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乙编·殷墟建筑遗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年版,第281~283页。
    [76]张学海:《龙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84~86页。
    [77]王炜林、马明志、杜林渊:《陕西吴堡县后寨子峁遗址发现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早期遗存》,《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21日,第001版。
    [78]苏州博物馆、昆山市文化局、千灯镇人民政府:《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发掘》,《考古》,2000年第4期,第32~49页。
    [7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偃师商城商代早期王室祭祀遗址》,《考古》2002年第7期第6~8页。
    [8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小双桥:1999-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68~119页。
    [8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第496页,文物出版社,2001年;南京博物院:《江苏铜山丘湾古遗址的发掘》,《考古》1973年第2期第71~79页。
    [82]河北省文物管理处、邯郸市文物保管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第303~338页。
    [83]卜工:《磁山祭祀遗址及相关问题》,《文物》,1987年第11期,第43~47页。
    [84](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京都中国考古学研究会)中日岱海地区考察队:《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石虎山遗址发掘纪要》,《考古》,1998年第12期,第1~17页。
    [85]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3期,第1~69页。
    [8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县博物馆:《河南舞阳贾湖遗址2001年春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2年第2期,第14~30页。
    [87]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32~35页。
    [8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河南汝州中山寨遗址》,《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第57~89页。
    [89]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涧口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9年第4期,第10~47页。
    [90]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固始平寨古城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3年第3期,第331~358页。
    [9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临潼自家村》,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4页。
    [92]邹后曦、白九江:《巫山大溪遗址再次发掘发现丰富遗存》,《中国文物报》,2002年5月10日,第001版。
    [9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9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0页。
    [9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4、316、328和314页。
    [96]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第465~505页。
    [9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聊城地区文化局文物研究室:《山东阳谷县景阳岗龙山文化城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97年第5期,第11、24页。
    [9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沣西发掘报告——1955-1957年陕西长安县沣西乡考古发掘资料》,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第47~48页。
    [99]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