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与市场逻辑:经济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与跨国公司的协调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焦晓娇
  • 年:2016
  • 作者机构: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
  • 会议召开时间:2016-12-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法律法规主题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D996.1;F276.7
  • 学会代码:ZGYG
  • 学会名称:中国烟草学会
  • 页数:15
  • 文件大小:527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单一化与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分裂化的辩证运行中,在霸权性全球化与反霸权性全球化、全球化的地方主义(1)与地方化的全球主义(2)、规制性与解放性的顽强抗争中,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得以强化,演变成为一种内在勾连、日趋加强的紧密联系。奉行市场逻辑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异军突起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强劲引擎。同时,跨国公司基于对效率、利润等市场价值的迫切追求,不断
引文
(1)全球化的地方主义,即地方法律得以全球化,而这些“地方法”基本上是世界体系中心区域国家之法。高鸿钧:《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和法理反思》,《中国法学》,2011(1),27页。
    (2)地方化的全球主义,在中心区域国家支配下的全球法者跨国法的压力下,即半边缘或边缘区域国家被迫调整当地的法律,接受全球法或跨国法。高鸿钧:《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和法理反思》,《中国法学》,2011(1),27页。
    (3)如极端全球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前研一就认为投资(investment)、工业(industry)、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个体消费者(individual consumer)这四“I”预示着国界的作用正在消失,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甚至不能继续存在的单位,发出了“民族国家终结”的宣言。
    (4)张瑞萍:《公司权力论》,1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同上注。
    (1)若以历史的眼光来审度,表现为经济增长要素在市场规律支配下日益突破国界限制过程的经济全球化现象绝非是一个全新的现象,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按照威廉·退宁在《全球化与法律理论》一书中所述“在有些方面,它早于现代国家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弗里德曼在其颇具影响力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经济全球化溯源至哥伦布1492年的首次远航。人类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早在150年前就理性地预测了生产与消费世界性、各民族相互往来与依赖的必然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规模的空前扩大、进程的显著加快、结构的日趋复杂,继而演化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则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
    (2)[美]凯尔森:《国际法原理》,王铁崖译,369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徐泉:《国家经济主权论》,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张瑞萍:《公司权力论》,4页。
    (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
    (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
    (3)按照博温托·迪·苏萨·桑托斯在《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一书中的观点,围绕在跨国公司周围的机制网络涵盖与跨国公司利益相关联的的WTO、IMF等国际经济组织、公司制律师事务所等。
    (4)[葡]博温托·迪·苏萨·桑托斯:《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刘坤轮、叶传星译,26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郑远民:《国际商事习惯法发展趋势研究》,198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桑托斯:《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258页。
    (3)苏珊·斯特兰奇将“结构性权力”解释为“形成和决定全球各种政治机构的权力”,“各国及其政治机构、经济企业、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都不得不在这个结构里活动”。苏珊·斯特兰奇还以石油公司和产油国为例进行解释,产油国在接受了跨国石油公司开采权使用费的同时,其政治也就受到了西方跨国公司的影响和制约。
    (1)高鸿钧:《作为童话与神话之间的民主》,载高鸿钧等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11辑,16~17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程琥:《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比较分析》,203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高鸿钧:《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与法理反思》,11页。
    (1)朱景文:《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637页,载《法理学阅读文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拉尔夫·内达尔在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上有关乌拉圭回合大量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听证会上的陈述。载[美]约翰·H·杰克逊:《国家主权与WTO:变化中的国际法基础》,8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美]约翰·H·杰克逊:《国家主权与WTO:变化中的国际法基础》,126~127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车丕照:《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经济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6页。
    (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
    (1)黄河:《跨国公司与当代国际关系》,25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桑托斯:《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226页。
    (3)桑托斯:《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206页。
    (4)黄河:《跨国公司与当代国际关系》,7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唐勇:《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维度》,47页,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6)[英]苏珊·斯特兰奇:《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威》,肖宏宇等译,41~4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英]苏珊·斯特兰奇:《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威》,4页。
    (1)[奥]阿·费德罗斯等:《国际法》(上册),李浩培译,12~1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J.L.Brierly,The Law of Nations,The Clarendon Press1995,p.29.转引自杨泽伟:《主权论-国际法上的主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3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王铁崖等译,92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周鲠生:《国际法》,上册,177~17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1)[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等译,169页,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2)[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杨宇光等译,328页,上海,上海世纪出版,2006。
    (3)[美]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等译,17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